30.狼牙山五壯士

河北易縣西部有座山峰挺拔狀如狼牙的大山,叫狼牙山,西側高峰有塊大岩石,傳說是神仙的棋盤,得名棋盤陀。

1937年,八路軍建立了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狼牙山成了根據地的門戶。日本華北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茨,調動十萬多兵力,分13路“掃蕩”。

1941年9月,三千五百日軍占領了狼牙山麓,整天圍著狼牙山轉。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上級決定一團主力帶著數萬群眾和地方機關撤離狼牙山。

七連六班接受了掩護主力撤退的任務。六班共5人,有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胡福才、胡德林和宋學義。他們接受任務後,選擇了“閻王鼻子”和“小鬼臉”兩個險要地形準備阻擊。把手榴彈捆成捆當地雷,借著月光從山腳埋到山腰。

第二天,天剛亮,五六百鬼子象惡狼一樣撲上來。“轟!”“轟!”“轟!”五六十個鬼子升了天。敵人又開始衝鋒了,這次他們小心翼翼地向上爬。五戰士躲在石頭背後,等敵人爬到離他們隻有二三十米遠的時候,“打!”馬寶玉高喊一聲,一顆顆手榴彈飛了出去,敵人一批批倒下了。就這樣,打退了4次進攻。敵人氣急敗壞,開始用大炮轟擊。五戰士趁著硝煙,轉移到另一個山頭。時間已到了中午,團長交給的任務完成了。

怎麼撤退呢?他們決定先掩護北口的二班先退。大群日兵向山上爬來,五戰士用步槍點射,又甩出手榴彈,打得敵人鬼哭狼嚎。

太陽偏西了,估計二班戰友已經走遠,他們決定撤退。可是,往哪撤呢?往主力轉移的方向撤,能夠迅速追上部隊。可是,鬼子也會跟上來;往棋盤陀頂峰撤,三麵懸崖,是條絕路。班長看了看戰友,戰友們堅定地說:“寧可犧牲自己,不讓敵人發現主力!”

五戰士剛登上懸崖,敵人就追上來了。他們拚命射擊,敵人一批批倒下,又一批批湧上來。子彈打完了,他們就搬起石頭砸。

敵人越來越近了!五個戰士,五顆紅心。相互鼓勵:堅決不當俘虜!班長舉起“三八大蓋”往石頭上一摔,說:“砸吧,不能把它留給敵人!”

敵人爬上了頂峰,叫喊著:“抓活的!抓活的!”馬寶玉從容地站到懸崖邊,正了正軍帽,整了整軍裝,說:“我代表組織,也代表葛振林,接受胡福才、胡德林、宋學義三同誌加入中國共產黨。同誌們,就用我們最後的行動,來表示我們對黨的忠誠吧!”說著,縱身一躍,飛向深穀。接著,其餘4人也跳了下去……

日軍衝上棋盤陀,個個目瞪口呆:兩千多人圍攻了一天,耗去大量彈藥,死傷了數百人,原來同他們戰鬥的隻有5個人!

五英雄跳崖後,葛振林、宋學義在半山腰被樹攔住,幸免於死,其餘3人壯烈犧牲。

不久,八路軍主力粉碎了敵人的“圍剿”。

五戰士的英雄事跡,傳遍了各個抗日戰場。人們稱讚他們為“狼牙山五壯士”。“狼牙山五壯士”威武不屈的愛國愛民精神,將永遠活在人們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