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張瀾一心為公

張瀾老先生是著名的愛國者。他一生廉潔奉公,不謀私利。

他任川北宣慰使時,應酬繁多,都是自己出錢,因此,負債累累。離職後,無錢償還,隻得將僅有的四畝田賣了還債。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民主同盟被國民黨政府強迫解散,部分領導人轉移到香港,成立了民盟臨時總部。張瀾老先生在國民黨特務的監視下,隻身留在上海。當時他體弱多病,由於物價飛漲,生活過得極為清苦。那年冬天,上海十分寒冷,他的皮襖又被小偷竊去了,他無錢買炭取暖,嚴寒難耐。幸而他的一位親戚從四川給他寄了一件棉襖,他才勉強熬過一冬。當時,他手裏掌握著一批從西南軍政要人們那裏募集來的民盟活動經費。他本來有權支配,但是他公私分明,寧肯挨餓受凍,也不挪用分厘公款。經他手按時把錢彙給香港民盟臨時總部。

張瀾老先生為官清正,深受人民的愛戴。1918年,他任四川省長時,去北京述職。路經崇山峻嶺的川陝邊界,忽然前麵山彎處出現一隊人馬,擋住去路。快到隊伍跟前,隻見為首的一個人高喊了一聲:“立正!”然後獨自拱手,躬身抱拳,向前施禮。那人自稱是王三春,要前來護送張瀾老先生出川。張瀾老先生知道這裏是強人王三春經常出沒的地帶,急忙下馬,扶起王三春。王三春吩咐嘍囉們捧出四百銀元獻作路費。張瀾老先生婉言謝絕了王三春的饋贈,同意他護送。一路上他叮嚀王三春,打富濟民千萬不要傷害善良百姓。後來,紅軍在川陝邊區建立根據地,王三春參加了革命。

張瀾老先生從不以權謀私。他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時,他的大女兒在華北革命大學畢業。女兒讓父親跟有關部門打招呼,把她分配到農科院或外事部門工作。張瀾老先生教育女兒,決不能利用父母的權力為自己開後門,叫她堅決服從組織分配。二女兒在東北學習結業,讓父親把她調回北京,也遭到張瀾老先生的拒絕。後來由組織分配到鞍鋼工作。

毛主席讚揚張瀾老先生一心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