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白居易作詩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詩人。他的祖輩都是詩人,所以他從四五歲開始就學習寫詩。白居易雖然十分聰明,但他並不以此自恃,而是更加刻苦用功地學習。據史書上記載,白居易白天學賦(賦是韻文和散文結合的一種一文體),夜晚讀書,還要擠出時間進行詩歌創作,由於缺乏睡眠而疲勞過度,以至於嘴角和舌頭上都長出了瘡。由於伏案寫作,他的手和肘部磨出了老繭。
後來,白居易到京城長安求學。他拿著自己寫的詩稿去找當時的名人顧況請教。顧況一開始看不起這個初出茅廬的少年,看到詩稿上的名字“居易”二字,便開玩笑地說:“長安的東西都很貴,你要‘居’住下來可不容‘易’啊。”但等他讀到詩稿中“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兩句後,便肅然起敬,立即改變了口氣說:“能寫出這樣的句子,在天下哪裏居住都不難!”從那以後,白居易聲名大振。
白居易作詩,不僅勤奮,而且創作態度非常嚴肅,他把精益求精當做是一種藝術享受。他的詩稿幾乎每一首都有塗改的痕跡,有些詩的初稿幾乎修改得麵目全非。史書上曾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白居易每寫完一首詩,先讀給老婆婆們聽,如果老婆婆說“懂”,被抄在稿紙上;如果老婆婆說“不懂”,白居易就立即進行修改。
白居易流傳下來的詩歌有三千首之多,他因此而成為我國文學史上傑出的現買主義大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