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胡三省注《通鑒》三十年

南宋末年,由於元軍南下,大量南宋國土淪喪,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當時,在江陵做縣令的胡三省,親眼目睹了元軍的燒殺搶掠,心中悲憤不已,出於愛國激情,毅然投身到抗元的鬥爭中。

誰知,由於奸相專權,使得南宋朝政非常腐敗,胡三省隻得憤然棄官,隱居鄉裏。

胡三省早年讀過北宋司馬光編的《資治通鑒》這部大書,而且精讀過許多遍。一些文人學子讀《資治通鑒》時,遇到有不懂的地方常向胡三省請教。胡三省常想:“我給這些人解疑難問題,畢竟人數有限。如能把這部書全都注下來,該給世人和後代帶來多大好處啊!

想到這,他的決心更大了,並且立刻動手做起來。

在當時那樣的動亂環境下,個人注史,無論從財力、精力,還是勞動量上來講,都是困難重重的。胡三省不畏艱難,想方設法借來了各種史書,與《資治通鑒》對照著讀,然後摘抄整理史料。根據《通鑒》所記的次序,逐條逐句地注解詮釋。他日夜努力,寒暑不輟,4年後,終於寫成了《資治通鑒廣注》97卷和史論10篇。望著用自己的心血結晶而成的書稿,他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1276年,南宋都城臨安被元軍攻陷。胡三省感到自己責任重大,他要保護書稿。

當時,形勢非常緊張,有消息說,元軍可能要從海上襲來,攻打浙東。胡三省考慮再三,決定躲避到山區去。他約了幾個讀書人一道,背著沉重的書稿。翻山越嶺,西行向新昌逃難。

誰知,正當胡三省與幾個讀書人行走在山間小道上時,山腰中猛殺出十來個強盜,他們大肆喊殺,手起刀落,把胡三省的同伴殺了。胡三省滾落山澗才幸免於難。

同伴被殺,胡三省悲痛萬分,更傷心的是,《資治通鑒廣注》書稿也沒有了!

胡三省獨自一人來到新昌,在一富人家當家庭教師。書稿丟失,並沒有使胡三省灰心,人還在,仍可繼續寫!於是,他白天教書,晚上為《通鑒》作注。

又經過近10年的寫作,胡三省重新寫定的《資治通鑒注》完稿了。這時,元軍已攻入浙東,胡三省又得逃難了。他吸取上次書稿丟失的教訓,把書稿交給自己的好朋友袁洪,千叮萬囑,然後逃到鄉下。

袁洪深知這部書稿的價值,他不辜負朋友的囑托,把書稿封藏在家中的一個地窖中,後來元軍入城,雖大肆搶掠,卻始終沒能搜尋到這個地窖。

時局平靜後,胡三省返回袁洪家,見書稿完整無損,他感動得流下眼淚。

胡三省帶著書稿回到家鄉寧海,繼續修改補充。

這時,他已經七十多歲了,又患氣喘病。兒子見老父親徹夜著書,勸他注意身體,胡三省說:“人生在世,總得作為一番,實現這個目的,隻有一個‘勤’字。所以,隻要能成此書,勞累死了又有什麼可遺憾的呢?”

的確,從42歲棄官開始,胡三省著書已有30個年頭,直到臨死前,他的《資治通鑒注》才最終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