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課堂教學和紀律管理的關係(1 / 2)

第一章1.課堂教學和紀律管理的關係

學生自覺紀律教育的運用

學生德育教育與培養藝術學生自覺紀律的教育1.課堂教學和紀律管理的關係

用好課吸引學生

好的課文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樂中學。馬卡連柯說過:“假如你的工作、學問和成績都非常出色,那你盡管放心:他們全會站在你這一邊,決不會背棄你。相反地,不論你是多麼親切,你的話說得多麼動聽,態度多麼和藹,不論你在日常生活中和休息的時候是多麼可愛,但是假如你的工作總是一事無成,總是失敗,假如處處都可以看出你不通業務,假如你做出來的成績都是廢品和‘一場空’,那麼除了蔑視之外,你永遠不配得到什麼。”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哲學家的一批弟子就要畢業,哲學家將學生帶到一塊荒蕪的田地中,告訴大家,將在這塊荒地完成最後一課。

哲學家提出的問題是:“怎樣除去這塊地上的雜草?”

弟子們各抒己見:

“可以用手拔取這些草。”

“可以使用除草劑。”

“我用火燒的方法。”

“可以通過向土裏加石灰的辦法,使草失去生長的土壤條件。”

……

哲學家說:“大家回去按自己的辦法除去地裏的雜草,一年以後,都到這兒來,說說效果,這就是我的作業,再見。”

一年後,弟子們陸續從各地來到這塊土地上,一年前荒蕪的土地已經長滿了綠油油的莊稼。可是,老師始終沒有來,弟子們開始猜測“從不遲到的老師為什麼沒有來?”大家結合一年前老師提出的問題,再看看這綠油油的莊稼,弟子們明白了:除去雜草的最好辦法是什麼,用綠油油的莊稼占領;怎樣除去心中的邪念,用美德占領……

將這個故事用來思考課堂紀律管理,怎樣使學生遵守課堂紀律?讓有趣、有用、有價值的課堂教學活動占領學生在教室裏的時間。

有一位在小學低段任教的老師布置了一個作業,學生認真地埋頭練習。完成作業有快有慢,先完成的同學做完以後就舉起了手向老師報告。老師很高興,開始清點:“5個、6個同學做好了……”這時我注意到身邊的兩位同學明明沒有做好,也連忙舉起了手,成了老師口中的第9個、第10個。

另外一位老師也教低段,提出一個問題後,一些小手舉了起來。老師說:“我多麼希望看見一片森林。”其餘沒有舉手的“小草”立刻高高地舉起了手,加入“樹木”的行列,課堂上出現了小手的“森林”。課後我連同上麵的課例與這位老師討論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舉手的學生是否真正懂了?關於“森林”的暗示和要求可能帶來什麼?第二個是學生在課堂上有沒有權利不舉手?

我個人以為,從尊重人的權利出發,學生是有權利選擇不舉手的。

將“是否有權利不舉手”的問題拓展到上課,我們可以想一想:學生是否有權利拒絕聽老師的課?想一想這個答案,我們可能出一身冷汗。當學生行使自己不聽課、或者不聽你的課的權利時,都不舉手時,我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