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新中國偉大的地質學家李四光(1 / 1)

4.新中國偉大的地質學家李四光

1889年10月26日,李四光出生於湖北省黃岡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父親是一個教書先生,收入微薄,不得不在教書之餘種些田地,他為人耿直,樂於助人,他的這種性格給了李四光以有益的影響。

李四光的母親是父親的後妻,粗通文墨。從四五歲起,李四光就跟著母親打柴、推磨、擔水,從小就養成了吃苦耐勞的習慣。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以中國失敗而告終,6歲的李四光就立下了發奮學習為國爭光的誌向。小學時期,李四光讀書勤奮,肯動腦筋,因而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1904年,求知心切的李四光便向父母提出要求去武昌求學。

1904年7月,李四光以優異成績被選送到日本留學,先在弘文學院普通班學習,後人大阪高等工業學校船用機械專科學習。

1910年7月,李四光學成歸國。但在戰火連綿的舊中國,他難以找到施展才華的機會。於是憤悶之餘,李四光決定再次出國,到英國留學。

1917年,李四光獲得學士學位。一年之後,即1918年5月,李四光又以《中國之地質》的長篇論文獲得自然科學碩士學位。

1920年5月,李四光婉言謝絕了恩師的挽留和一家印度礦山公司的高薪聘請,毅然回到了祖國,就任北京大學地質係教授。

1931年夏天和1932年夏天,李四光兩次到廬山專察,又發現了一些冰川U形穀和冰川泥礫堆積物。他將野外資料分析整理後,提出廬山在第四紀地質時期,至少經過兩次冰期。中國第四紀冰川主要是山穀冰。1936年8月,李四光又帶著助手第四次赴廬山考察,獲得大量證據:在白石嘴發現了第四紀冰川的確鑿證據——冰溜條痕石。至1937年李四光將在廬山考察所得寫成專著《冰期之廬山》,為我國第四紀冰川地質的研究打開了大門。

另外,在研究地殼的起源問題時,李四光不畏國外權威的說教,終於以幾十年艱苦的探索研究,創立了一門新學說——地質力學,從而使李四光成為我國地質學家以創造性思想登上國際地質論壇的第一人。

1952年,地質部成立,李四光被任命為部長。從此,李四光便開始為新中國的地質事業而忘我工作了。

毛主席、周總理等中央同誌就石油遠景問題詢問李四光。李四光肯定地認為:找油的關鍵不在於“陸相”、“海相”,而在於有沒有生油和儲油的條件。我國有大麵積的沉降帶,都有良好的儲油條件,肯定能找到石油。

國家按照李四光的理論,立即開展尋找石油大會戰,終於在東北、華北、中原一帶發現了儲量豐富的石油。

地震能不能預報?這是地質力學理論麵臨的又一個嚴峻問題。1966年,河北邢台地區發生了強烈地震,給國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損失。周總理多次召集科學家商討對策。李四光認為地震和任何事物一樣,不是偶然的,也是有一個過程的,是可以預報的。從此以後,他便投入了探索地震預測的工作。

李四光是我國卓越的自然科學家,世界當代最傑出的地質學家之一。他打開了中國第四紀冰川地質研究的大門,創立了地質力學。他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祖國和人民,他的精神永遠鼓舞著中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