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葉桂埋名學醫
清代醫學家葉桂,蘇州人。父親曾是一位名醫。他跟父親學醫,年齡不大便能開方把脈。剛剛14歲那年,父親病逝,他便接過父親的班,繼續行醫,居然治好了許多疑難雜症,頗負盛名。這可氣壞了另一位年輕的醫生,他叫薛雪。他對葉桂不服氣,就給自己的書房起了個名,叫“掃葉莊”。
葉桂得知,也十分生氣,便以牙還牙,也把書房改了名,叫“踏雪齋”。
沒過多久,葉桂的母親忽然得了病,而且病勢很重。葉桂給母親開了藥方,可是吃了總不見好轉。這事傳到薛雪那裏,他對徒弟們說:“自古都是醫別人容易,醫自己難。葉桂愛母心切,舍不得下猛藥。其實,這種病非‘白虎湯’不可!”不料這番話傳出去了。
葉桂得知薛雪的看法,恍然大悟。照方用藥果然治好了母親的病。他親自前往拜見薛雪,說平日不敬先生,特來請求先生恕罪。
葉桂18歲那年,有位舉子從江西來到蘇州。他患病多年,日漸嚴重,便請葉桂看病開藥。葉桂見他麵黃肌瘦,不停地咳嗽,經過望、聞、問、切之後,就說:“不用吃藥了,趕快回家,越快越好。如果路上一有耽擱,就恐難與家人見麵了。”
舉子聽了葉桂的診斷,半信半疑,葉桂猜出了他的想法,便說:“保證沒錯,快動身吧。如果我診斷錯了,寧願叫你砸了門外的招牌!”
聽了葉桂的忠告,那舉子急急乘船返鄉,有生之日與家人見上一麵。後轉念一想,反正病也好不了啦,不如沿途散散心,看看風景名勝古跡,也不算枉活一世。”到了鎮江,聽說金山寺很好玩,便離船上岸,登山遊覽。
舉子盡興玩了一天。當天晚上住在金山寺。吃晚飯時,老僧拿出化緣帳本,對他說:“請為佛事捐點錢吧!”舉子想也沒想,便將隨身所帶銀兩都捐了。老僧連說了幾聲“善哉”。又見那客人愁眉苦臉的樣子,便問:“怎麼,施主身體不適?”
“豈止是不適?我活不了幾天啦!”舉子便把葉桂的話重複了一遍。
老僧為他把脈,詳細地詢問了發病的經過。點點頭說:“葉桂真是名不虛傳,你的病確屑絕症啊!”舉子聽了心更涼了。
老僧又說:“我問你,回江西走旱路還是走水路?”
“我有船,走水路。”
“那太好了,如今正值秋高氣爽,正好新梨上市,你裝上一船生梨,你整天吃在梨上睡在梨上,不管是渴是餓都吃梨,等到了江西,梨吃沒了,再去抓藥試試吧……”說罷,老僧開了一副藥方。
一年過去以後,江西舉子又來蘇州拜見葉桂,他說:“我沒死,砸你的招牌來了。”
葉桂頓時吃了一驚,忙問經何人所治。真是天外有天,強中自有強中手,能人背後有能人啊。葉桂當即取下醫牌,前往鎮江拜師。
葉桂到了金山寺,怕老僧不予收留,便隱姓埋名,謊稱自己是個流浪漢,願意伺候老僧,討一口飯吃。老僧見他人很聰明,喜歡學醫,便收他為徒。葉桂每日裏給病人按方抓藥,端屎端尿,十分勤快,有時師傅出診,他就身背藥箱,緊跟其後。
三年以後的一天,寺院裏來了個急重病人,當時師傅不在,葉桂就給他診治。病治好了,師傅歸來,看過藥方,仰頭大笑起來。
葉桂說:“藥方有不妥之處嗎?”
老僧說:“好你個葉桂,竟騙了我。除了蘇州的葉桂,哪個敢開有毒的砒霜?”
葉桂俯身跪倒,說:“徒兒為了學到真傳不得不這樣做啊!”便講述了前後經過。
老僧見葉桂身為名醫,謙虛好學,不恥下問,十分感動,便將自己的全部醫術都傳給了葉桂。
葉桂謙虛好學,終於集眾家之長,自成一家。他著的《溫熱論》一書,對溫病學說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