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恐龍生理(1 / 3)

1、恐龍的外貌

早期恐龍是什麼樣子

在歐洲、非洲和南北美洲均發現有早期的恐龍化石,雖然化石較少,但仍可以從它們的遺骸上或多或少地獲得它們當時的模樣。較有代表性的早期恐龍是發現於阿根廷西北部安第斯山的“始盜龍”,是2.2億年前(三疊紀晚期)的肉食恐龍。它體長1米,頭骨長12厘米,活著時體重估計大約有11千克。它的後肢很粗壯,前肢較短小,用兩足行走。在安第斯山還采得另一具保存完好的早期肉食恐龍的化石。從化石上得知,它大約生活在2.3億年前。它站立時高1.8米,估計活著時大約重110千克,具有粗大的前爪及帶鋸齒的牙齒,能用後肢直立行走或奔跑。美國的亞利桑那化石森林公園,多年前也曾出土過一具早期恐龍的相當完整的化石。它身長2.5米,臀高不到1米,活著時體重約90千克。四肢行走,也能用後肢站立,它的頸和尾都較長,是吃植物的恐龍,估計它可能是後來那些身軀異常龐大的蜥腳類恐龍的祖先類型。生活於2.2億年前。

恐龍的大小

以前,人們都認為梁龍是最大的恐龍,有一架梁龍化石骨架顯示出梁龍身長26.2米,但是,1985年,在美國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了一具更可怕的恐龍化石,它的身長竟然達到42.67米,比梁龍還長16米多,這就是地震龍。當然,恐龍中也有小的,比如似鳥龍、鴕鳥龍、窄爪龍和恐爪龍等。體長大約2米左右,行動敏捷,能走善跑。

恐龍身材高大之謎

恐龍家族中的龐然大物是蜥腳類恐龍,它們也包括馬門溪龍、雷龍、梁龍和腕龍等,體長20-30米很平常,抬頭有5-6層樓的高度也不足為奇。最大的蜥腳類恐龍--地震龍長達42.67米,重約80噸。這樣的龐然大物站在麵前,真是可怕極了。從發現的少數皮膚印膜化石來看,大部分恐龍具有與現在爬行動物相似的皮膚:粗糙、堅硬、有鱗甲或角質突起。

恐龍體重的計算

科學家是用什麼方法比較準確地測量恐龍的體重的呢?這個方法的第一步是塑出被測恐龍的模型,當然這要比真實的要小得多,模型製成後,根據它的比例,得出它真實的大小。第二步是測量模型恐龍的體積。將模型放入一個木箱內,然後往箱內倒入細沙。當沙把模型恐龍完全蓋往後,將沙麵刮平,並在箱壁上用筆畫出沙麵的高度。把模型從箱內取出。然後又將沙麵刮平,用筆在箱壁上畫出麵的第二個高度。這樣我們很快就能計算出恐龍的體積。第三步是計算恐龍的實際體積。模型的體積與倍數相乘就得出恐龍的實際體積。第四步是計算恐龍的體重。恐龍的體積已經有了,現在我們還不知道恐龍的比重,知道了比重,再乘以體積,恐龍的體重就知道了。問題是恐龍早已絕滅,誰也弄不清它的比重究竟有多大。這樣,恐龍的體重就測出來了,雖說不一定十分精確,但比盲目估計要接近實際多了。

2、恐龍的壽命

對恐龍年齡的推測

據科學家研究,哺乳類的動物中,壽命長一點的,像大象可以活到75歲,馬可以活到55歲,壽命短的也可以活到二十幾歲。魚類壽命最長的也隻是60歲左右,鳥類有的最多活70歲。一些古生物學家在對恐龍的骨骼進行研究時,發現恐龍平均死亡年齡為120歲左右。但很多證據表明他們並不是自然衰老死亡的。許多恐龍都死於非命,或者被別的恐龍吃掉,或者死於自然災難等等。因此,依據推理,恐龍應有的壽命絕不止120歲。恐龍的壽命應是比較長的,大約在100-200年之間,也有可能超過200年。而且,活命的機率和身軀的大小也不無關係,像那些身軀龐大的恐龍,如震龍、梁龍和雷龍,活上個200歲以上大概不成問題。由於植食龍比肉食龍身軀高大,故也比肉食龍活得長。

對恐龍的壽命的影響--疾病

美國一位醫生說,他發現在一塊長30厘米的恐龍肱骨化石的一端,長有一塊像我們拳頭般大小的菜花狀的骨質增生物,這種異常增生可能是軟骨肉瘤。陳列在美國自然曆史博物館中的鴨嘴龍化石骨架上,左肱骨曾骨折而引起過骨膜炎,而且有骨質增生現象。陳列在加拿大博物館中的鴨嘴龍骨骼,有不少肋骨曾受到損傷。可以看得出來,肋骨斷裂後又愈合了。可在骨頭卻留下了痕跡。估計是為了爭奪配偶和“領導權”,雄鴨嘴龍之間會用後腳跟互相猛踢對方。許多恐龍的骨骼化石“告訴”我們,它們可能患過關節炎。一些專家對滄龍的病情也進行了診斷,發現它們的脊椎有的得過炎症,有的得過減壓綜合症。

3、恐龍的感覺係統

恐龍的皮膚

從發現的最古老的恐龍化石上估計,恐龍大約是在三疊紀的中晚期出現的。因此,恐龍的老祖宗理應是三疊紀早期的某種爬行動物。一些學者推測,進化較快的肉食龍,如窄爪龍,皮膚上可能長有毛發之類的東西;有的則可能長有鳥那樣的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