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的家庭生活
每隻幼龍約有30厘米長,它們太小太弱,還不以照顧自己。它們可能在鼻子上有小角,稍稍長大就會消失掉。幼龍是用這角破開蛋殼出來的。在它們生命的最初幾個月,這些幼龍在巢中由成年恐龍喂飼、保護和照顧。
恐龍的群居和遷徒
群居是動物的一種個體間的互動,是社群行為,有利於動物的生存,增進整個族群的適應力。恐龍是否有群居行為?這個問題在古生物學界長期存在疑問。第一次使人有據可尋地證明恐龍有群居行為是美國古生物學家伯德。他於1944年在得克薩斯州的佩拉西克地區發現了一組大型的蜥腳類恐龍足印化石。這是一群20餘隻、大小不一的雷龍行走時留下的足跡。它們是沿著一個共同的方向行進的,在行動中,它們彼此又是平行前進。足跡還顯示出一些小的幼年雷龍走在群體中間,這也表明雷龍的行動是有序的群居行為。
5、恐龍的生活環境
三疊紀時代
代表三疊紀的典型紅色砂岩向我們表明,當時的氣候比較溫暖幹燥,沒有任何冰川的跡象,那時的地球兩極並沒有陸地或覆冰。地球表麵的地理分布決定了各地的氣候,靠近海洋的地方自然是比較濕潤而草木茂盛,但是由於陸地的麵積十分廣闊,使帶濕氣的海風無法進入內陸地區,大陸中部便形成了一個很大的沙漠,所以陸地上的氣候相當幹燥,這進而使得較耐旱的蕨類品種及不過分依賴水繁殖的針葉樹逐漸在這些地工我取得了競爭優勢。
侏羅紀時代
侏羅紀時代的天空變得特別的明朗,氣候也變得溫和起來,雨水也漸漸充沛了,在雨水的滋潤下,沙漠在大量減少,成片成片的樹林長了出來,食草性恐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豐富的食物。針葉林以及銀杏,成為大型食草性恐龍的主食。而那些低矮的蕨類植物則為小型的食草性恐龍提供了食物。
白堊紀時代
白堊紀恐龍生活在距離我們1.44億年前到6500萬年前的時間裏,這漫長的八千萬年的景色當然也不一樣的。一些有花植物開始出現,其中包括原始的玫瑰、木蘭花和睡蓮,它們把這世界點綴得更為漂亮,原始的昆蟲們在花叢中往來飛舞,樹林是前所未有地豐茂。侏羅紀時期的針葉樹、杉葉樹、藻類生長得十分好,也成片成片地出現了高大的橡樹和山核桃樹。樹下,也不再是小蜥蜴們的世界了,負鼠這種小型的哺乳動物開始出現了,此時蠑螈與龜、蛇類和蛙類也作為中生代晚期的成員加入了進來。生活在史前這一階段的鱷魚數量超過了現在,已知的鱷魚中最大的,光它的頭顱就有1.8米長,現在的人把它稱為怖鱷。
近水的環境
恐龍的親戚蜥蜴是兩棲動物,既能在陸上生活,也能在水裏遊泳。據科學發現證明,恐龍和蜥蜴一樣,也是能遊泳的。恐龍生活的環境,河流、湖泊眾多。長有蜥蜴腳的恐龍,經常生活在水中。恐龍在水中是如何遊泳的呢?原來,這些恐龍在水中通過它們的後肢輪流劃動,當然,前肢也是運動的,而且,身體其它部分也在運動,它們堅硬的尾以及強健的背上肌肉,幫助它們在水上漂遊,當然,樣子不會太好看,可能和狗在水中遊泳的姿勢差不多。
恐龍蛋所麵臨的環境
專家們甚至認為,一些偷蛋的恐龍有可能成群結隊地去偷蛋,幾隻做掩護,把母恐龍引開,其餘的則馬上偷蛋吃。同時,研究還表明,在史前時代,偷吃恐龍蛋的不光是恐龍,像蜥蜴,麵對比自己的頭大幾倍的恐龍蛋,先用爪子敲個洞,然後吸光裏麵所有的汁液。由此可見,在恐龍的時代裏,恐龍蛋靜靜地躺在窩裏時,就已經麵臨了很大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