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恐龍的繁衍
恐龍的祖先
從發現的最古老的恐龍化石上估計,恐龍大約是在三疊紀的中晚期出現的。因此,恐龍的老祖宗理應是三疊紀早期的某種爬行動物。從化石上我們得知,恐龍的老前輩是槽齒類爬行動物。這類動物中的假鱷龍與恐龍的關係最密切。假鱷龍是一種食肉的爬行動物,體長約1.5米,樣子有點像鱷魚,也有點像恐龍。它的後肢長,前肢短,能用後肢行走。牙齒長在齒槽裏。在解剖學上與早期的恐龍很相似。
恐龍的溝通
動物是可以互相溝通的。它們不像我們那樣使用語言和字句,但它們能用它們的方式表達得使對方理解。它們能用視覺信號來表達,像一隻孔雀使用它的尾巴,或某種蜥蜴使用它們的顏色鮮明的喉蓋。恐龍可能也會這樣來交換各種情報。動物同時還能用氣味來溝通,像一隻臭鼬分泌出一種有臭味的液體。我們不知道恐龍能否用這樣的方法溝通,但有些恐龍有非常大的鼻子,這使我們相信它們有很好的嗅覺。
恐龍下蛋
科學家不隻找到了恐龍的遺骨,還找到了它們留下的巢裏的蛋。這些恐龍都是一種小型的角龍--原角龍。它的蛋是鵝卵形的,大約寬7.5厘米,長15厘米,多至30隻,以蛋尖向內,在巢中以螺旋狀排列。巢位於沙中的一窪處,因為原角龍生活在一個巢中產卵。
恐龍的繁衍
從發掘的大量恐龍化石上看,恐龍有一個極其龐雜的家族,卻又門派分立,相互間很少有禮節交往。但這並不影響它們種族的繁衍昌盛。那麼,恐龍是怎樣傳種接代的呢?
和人類一樣,恐龍的繁殖活動還帶有許多鮮為人知的神秘色彩。在發情期間,雄恐龍為爭奪雌恐龍常常大打出手,當然也是勝者為王。在產卵時,雌恐龍為了安全起見,先要選擇產卵地,然後把卵產在造好的窩裏。
恐龍產卵孵化
恐龍每窩產多少枚蛋,數量不一。從發現的蛋化石來看,少者5-6枚,多者15-20枚不等。恐龍蛋一般呈橢圓形或近似圓形。個體大小相差懸殊,大者直徑約100-200毫米,橫徑40-50毫米不等。從破碎的蛋殼知道,其厚度最小的隻有0.5毫米,一般多在2-8毫米之間。蛋殼的厚薄往往影響蛋的孵化率。這些蛋都整齊而有規律地排放在窩內。恐龍產完蛋之後,它不像鳥類那樣趴在上麵孵化自己的蛋,而是借助陽光來孵化,但它每刻都在旁邊守著自己的蛋。等到小恐龍快要出殼的時候,它會幫著蛋裏的胎兒把蛋殼弄碎,好讓它們順利地出生。
恐龍對產卵地的選擇
經過一番調查比較,它找到了一個它認為很不錯的去處,那裏陽光普照、地勢較高,並且土質鬆軟、幹燥,另外還比較安全。大多數雌恐龍都喜歡這樣的產卵地,所以那兒已成了它們的“婦產科醫院”。雌恐龍在地上挖一個圓坑,有的則先用土堆起一個土包,再在土包上挖一個圓坑,這樣“產房”就算作好了,下一個程序就是生蛋了。
2、恐龍的哺育後代
劍龍是怎樣哺育後代的
劍龍媽媽在嘴裏把樹葉嚼成糊糊的樣子,然後,再把這些咬爛的植物糊糊吐出來,看來,這些糊糊就是劍龍寶寶標準的“食品”了。小恐龍們一隻一隻破殼而出,劍龍媽媽在邊上不停地製造著“食品”,饑餓的劍龍寶寶東倒西歪地撲在那些植物糊糊上飽餐一頓。恐龍媽媽的唾液的植物糊糊給恐龍寶寶們提供了充足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