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蝦因它體大肥碩,又叫“大蝦”。它在新鮮時,身軀相當透明,又叫“明蝦”。對蝦不是成對地生活在一起的,隻是在出售時常以一對為單位來計算價格,因此得名。
雌雄對蝦平時很少往來,各居一方,生性孤僻。每年秋天,幼蝦已經長得同母蝦那樣肥碩健壯了,雌蝦的生殖腺也發育成熟了。這時候,一尾雄蝦似乎覺察到異性的存在,於是慢慢地遊向雌蝦,經過幾分鍾的打轉,追逐,射精以後,完成了交配,彼此就馬上分手了。
冬天,日照短了,寒冷的冬季風勁吹,渤海的水溫急劇下降,生活環境變得對明蝦極為不利。它們群集起來,因水溫的關係,就向著溫暖的南方海域洄遊,這叫季節洄遊。
第二年春天,海水溫度逐漸回升,那些在黃海南部過冬的對蝦,就開始產卵繁殖的活動,進行一次重回故鄉的新的洄遊。這叫生殖洄遊。
3月初,對蝦來到山東半島東南石島附近海域,大量聚集。4月初,對蝦成群結隊經過威海、煙台、蓬萊附近海麵,向渤海進發,部分轉向山東半島南部、江蘇沿海遊去,一部分向遼東半島、朝鮮半島遊去。
4月底,進入渤海灣的對蝦主群,先後到達黃河、海河和遼河等出海口以後,就會散開來,各自去尋找適宜的產卵場所。這裏的淺海,水溫較高,食料充足,有利於對蝦的產卵、繁殖和生長。幼蝦長大後,秋天又洄遊到黃海南部去越冬。
一年中,對蝦要在幾個月的時間裏完成2000多公裏的蜜月旅行,真是一個壯舉。
螃蟹白天棲居在水邊洞穴之中,夜間出來在水草、礫石間覓食,螃蟹一生要蛻幾次殼,每換一次,蟹就長大一些,體色從黃到墨綠,披上了“婚妝”。
秋天,在淡水裏成熟的螃蟹爬到通海的大河聚集起來,靠著江水的流瀉,又爬又遊,每天前進10公裏左右,它們在旅途隻顧埋頭趕路,到達河口淺海的時候,雄蟹間為爭逐雌蟹而發生一場劇烈的“格鬥”,奪取“情侶”。雌雄蟹進行交配,雌蟹便進入淺海中,雌蟹“抱”著卵鑽進海底泥沙中,等待卵的孵化。到了第二年春天,卵孵化出來的蟹幼體,外貌像水蠶,同雙親一點兒不像。它們離開雌蟹,在海中發育成長,經過幾次蛻皮,最後才變成比綠豆稍大的蟹苗。
蟹苗幼小纖弱,既要遭到大風大浪的摧殘,又要遭到許多海洋動物的吞食,雖然數量眾多,但真正能長成幼蟹活下來的就不多了。
夏季潮汛到來,蟹苗群集海麵,隨潮漲溯江而上,潮退時,它們匍匐河底,等待下一次漲潮再繼續前進。它們日夜兼程,集體“旅行”,然後解散,各自回到雙親生活過的江湖中去發育生長,又開始了洞穴生活。
螃蟹在河湖中長大,換上“婚妝”,然後去度過一生中最精彩的、奇特有趣的“蜜月旅行”。年年如此,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