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撲克是一種能消除疲勞的文娛活動。法國人說,14世紀時法皇查理六世患病後,整日悶悶不樂,一位法國學者為了要使查理六世振奮起來,就發明了這種紙牌。比利時人認為,比利時撲克比法國還早13年--1379年就已有了這種娛樂。但近來美國印刷史上的一個權威卡特則認為,撲克牌的最早祖先是中國宋代的“葉子戲”,後來由馬可·波羅帶到了歐洲……
當然,撲克牌也被人用來作為賭具,有許多人被這54張紙牌弄得神魂顛倒,甚至傾家蕩產。
可是不管怎麼說,撲克牌是功大於過的。在文化落後的年代裏,它曾起過教科書的作用。法國紅衣主教馬柴林擔心年輕的國王路易十四貪玩而不好好學習,就編製了一套“教育撲克”。還有一種撲克“K”上繪著歐洲地圖,“Q”是法國地圖,“J”是西班牙。此外,希臘、英國……等都上了撲克牌,這樣居然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撲克一度在歐洲十分盛行。
撲克牌與曆法的聯係但是,與撲克牌結合得最好的無疑是天文學中的曆法了。事實上,它的演變及發展正是受到了曆法的影響。你看,一套撲克牌共有54張,52張正牌恰好是一年中包含的星期數;大王、小王則表示天上最重要的兩個天體:太陽和月亮。再看它的花色,黑桃、紅桃、草花、方塊剛好表示了春夏秋冬四個不同季節:黑桃表示春天萌發吐綠的嫩葉,紅桃象征著夏天的甜桃,草花與枯黃的落葉相似,方塊則是嚴冬閃光的冰淩,牌中僅有的紅黑兩種顏色,象征著晝夜的交替:紅色表示白天,黑色代表黑夜。
每一個季節平均長13個星期,所以每種花色都有13張牌。再按點計,如果把J當11點,Q當12點,K當13點,A作為1點,那麼每種花色的總點數1+2+3+……+12+13=91,這正好是一個季度中包含的天數(曆法中可能有一天的出入)。整個撲克牌的總點數為91×4=364,再加上小王一點為365,相當於平年的天數,如果遇到閏年,則可再加上大王那一點。
通用的公曆(陽曆)是以太陽的視運動來編排的,太陽在一年中順次經過黃道十二宮。而撲克牌中正好有12張有頭像的大牌--四種花色的J、Q、K,它們正好代表了黃道上的12個星座:雙魚、白羊、金牛(春季太陽所在星座),雙子、巨蟹、獅子(夏季太陽所在星座),室女、天秤、天蠍(秋季太陽所在星座)以及人馬、摩羯、寶瓶(冬季太陽所在星座)。
當然,日曆與撲克牌畢竟是不能劃等號的,例如公曆中的“月”在撲克牌內毫無蹤跡可尋。其實現代公曆中的“月”本身也有些“不倫不類”,它既與太陽的東升西落無關,也與月亮的盈虧位相對不上號,僅是人為地取一個中等長度的時間單位而已,難怪撲克牌中要對它置之不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