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轉移法。當你和別人在一起時,可以握一件東西,如一隻筆,一個玩具或一隻杯子等,握住這些可以產生一種較舒服和安全的心理效應,從而有助於消除緊張和羞怯感。

4.正確看待自己。你們應客觀地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的能力,把握好自己的方位和坐標,看準機遇,發揮自己的作用,並不斷在快節奏中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各種事件中基本保持心理平衡。尤其是在學習中不要過分注意自己的弱點,多想自己的長處。

5.真誠相處。在與別人交往中,應真誠坦蕩,與人為善。虛偽不僅使人厭倦,而且自己也會因此而有不安全感,如不自覺地猜想別人會不會得知真象,猜想別人是否在背後議論自己,並為此惶惶不安,導致關係緊張。

6.轉移注意力。遇到緊張的情況時,深呼吸,轉移注意力,盡量想象輕鬆的事情,如聽音樂,笑話,想自己能力能及的事情,這些不僅能去除煩惱,提高情緒,而且還能促進甲狀腺的分泌。

7.升華法。緊張的情緒也可予以升華,轉用於學習或工作中。當情緒突然緊張起來時,往往精力特別集中,有可能把事情做得更好。而隨著任務的順利完成,內在的緊張也得以漸漸消失。

8.適當安排計劃。若所擬的學習計劃不符合實際,便會受到挫折而引起情緒緊張。有的心理學家建議,在預訂學習進度表中,可安排一小段“真空時間”。在這段時間,完全“真空”不預先安排任何事情。每次到這段時間時,可利用它來完成先前未能做完的事情,或是著手下一步計劃。這樣既有助於完成計劃又能感覺到自己能支配自己的學習,內心較為輕鬆。

9.保持情緒穩定。對突如其來的事物和一些和自己關係重大的事情,你們開始麵臨它們時,生理上會發生急劇變化,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兩手發抖,手心冒汗,這是由於過分焦慮和恐懼引起的。這種過度緊張,使腦神經活動的興奮與抑製喪失平衡,從而出現難以控製的心慌、不安、緊張,使思維處於抑製狀態。其實,適度的緊張對人是有一定益處的,它可以進一步調動人體的各種機能,使思維更加活潑,產生一種增力作用。

因此,在出現過度緊張時,首先要樹立信心,相信自己是完全可以戰勝的。進而采取做深呼吸或默默數數的方法,以此來轉移注意,穩定情緒。

隻要你們對麵臨的事物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和了解,對自己有正確的估計,保持精神鬆弛,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以及保持穩定的情緒,就可以克服緊張心理,以使自己處於最佳的臨場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