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八百歲。為不憍樂天上一日一夜。不憍樂天壽八千歲。當人間二十三億四千萬歲。
餘經明上品十善。兼修未到地定。乃生此天。今亦明佛法齋得生。應雲二十三萬萬零四百萬歲。
人間千六百年。為化應聲天上一日一夜。化應天壽萬六千歲。當人間九十二億一千六百萬歲。
餘經明上品十善。兼得未到地定。乃生此天。今亦明佛法齋得生。應雲九十二萬萬零一千六百萬歲。
若人有信。有戒。有聞。有施。有智。奉佛法齋。當命盡時。其人精神。皆生此六天上。安隱快樂。猗善眾多。我少說耳。凡人行善。魂神上天。受福無量。
猗。輕安也。
維耶聞佛語。歡喜言。善哉善哉。世尊。齋之福德。甚快無量。願受佛戒。從今以後。月六齋日。竭力作福至死。
盡壽名為死。
佛說經已。皆歡喜受教。
能說人清淨。故歡喜所說法清淨。故歡喜。聞法獲勝益。故歡喜。現在福樂後生善處。終得大泥洹。
佛說齋經(終)
附受八關齋法
(諸經論中。具有八關齋法。葢以一徃判釋。則五戒乃人天因。此一日夜戒齋。方為出世因也。故無論已受五戒未受五戒已至受菩薩優婆塞戒者。皆可隨意受持。或六齋日或生日。諱日或作諸功德日等。並應發心秉受本經雖合為八支。而秉受時。仍作九支陳說。無過。葢文有開合。義無增減也。此依毗婆沙等。以易方秉白故)○(受此齋法。須一出家人為作證明。不問大小兩乘五眾。但令舉世不非時食者。便可為師。設數裏內決無其人。或可對經像前。自誓秉受耳以不非時食為齋體。餘支助成。蓋生死正因。無如婬欲。生死增上勝緣。無如飲食。是故經雲。一切眾生。皆依婬欲。而正性命。又雲。一切眾生。皆依食住。而在家五戒。未能永捨家業。眷屬緣累。故令於六齋日。受此八關戒齋。一日一夜。種未來世永出因緣)。
先應教受三歸法。
我某甲。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一日一夜為淨行優婆(塞。夷。)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三說)。
我某甲歸依佛竟。歸依法竟。歸依僧竟。一日一夜為淨行優婆(塞。夷。)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三說)。
次應教受戒齋法(不殺等八支名戒。不非時食名齋。故名八關戒齋)。
(據大智度論三歸竟後。應雲)。
我某甲。若身業不善若口業不善。若意業不善。貪欲瞋恚愚癡故。若今世。若先世有如是罪。今日誠心懺悔。身清淨。口清淨。心清淨。受行八戒。
(如是白已。然後雲。如諸佛雲雲)。
我今以此八關戒齋功德。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普與眾生同生淨土(或各有願求。俱可加入回向。但不可離於佛法)。
薩婆多毗婆沙雲。受八齋法。應言一日一夜不殺生雲雲。令語言決絕。莫使與終身戒相亂。佛本製一日一夜。不得過限。若有力能受。一日過已。次第更受。隨力多少。不計日數也。夫受齋法。必從他受。於五眾邊優婆塞戒經雲。若先遣信欲刑戮人。信遲未至。其人尋後發心受齋。當受齋時。信至即殺。雖後一時。以戒力故。不得殺罪。若諸貴人。常敕作惡。若欲受齋。先當敕語。遮先諸惡。乃得成就。若先不遮。輒便受齋者。不名得齋。欲受齋者。先當宣令所屬國境我欲受齋凡是齋日悉斷諸惡罰戮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