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為利惡心。揀除和合。不得入軍中。軍中喧雜。非佛子所行處。
發隱。通使有二。鬥爭則損國殃民。和合則安邦恤眾。故應揀也。問。若爾。衍儀秦代之屬。各擅從衡。果一善一惡歟。答。據彼本意。則從人固犯興師。衡者亦無善意。同歸於罪而已。細分則衡之為害。正謂薄乎雲爾。必也談仁義而罷秦楚之兵。卻獻納而成南北之好。如斯國使。其所謂生多功德者乎。
合注。不入軍中往來。舉輕以況重此是性遮二業。正製為利養故。作此相害因緣。隨事隨語結輕。若瞋怒因緣。自屬殺戒。若貪奪寶物因緣。自屬盜戒開遮者。如隱峰飛錫止兵。圖澄占鈴息難等果報者。交扇失歡。得上品兩舌惡口報。殺戮取利。得上品殺盜報。
按此戒。當是指通使而尚不成事者言。以其為利養惡心故而為使。不計殺無量眾生。雖不成事。亦犯輕垢。若已成事。已殺無量眾生。則罪大惡極。又不止於輕垢而已。故須權害之輕重。以定罪之輕重也。
○第十二販賣戒
疏。希利損物。乖慈。故製。大小同犯。七眾不全共。
發隱。我利則人害。故曰乖慈。七眾不全共者。貿易。世俗之常。在家當不禁也。
若佛子。故販賣良人奴婢六畜。市易棺材板木盛死之具。尚不應自作。況教人作。若故自作。教人作者。犯輕垢罪。
合注。販賣良人奴婢。則有眷屬分離之苦。販賣六畜。則為殺害之緣。市易棺材板木。則必利人之死。教人作者。或為我作。或令自作。皆得罪也此亦性遮二業。希利損物。乖於慈心。事事結罪。若偷販生口。賣畜令殺。呪人令死。以售棺材。別犯盜罪殺罪在家畜耕牛。非犯。然據善生經。須先作淨施。然後受戒。否則得失意罪。若買畜放生。施棺給貧。其功則大果報者。眷屬分張。多病短命。
發隱。言人畜棺材者。明此道俗俱斷。揀尋常貿易。道俗不俱斷也。俗亦斷棺材者。製惡心希售也。
○第十三謗毀戒
疏。陷沒前人。傷慈。故製。大小乘俱製。七眾同犯。刪取天人以上。同有菩薩戒者。說其七逆十重。或陷沒。或治罰。莫問有根無根。但令向異法人說。悉犯重。前說四眾過戒已製。若向同法人說。莫問境高下。有戒無戒。陷沒人者。此戒同犯輕垢。
發隱。刪取。猶截取也。截取謗毀天人以上。同有大戒者也。或陷沒其名。或治罰其身。不問彼所謗有根無根。但向異法人者。彰播而禍無窮。向同法人者。隱密而害未廣。故一屬重。一屬輕也。
若佛子。以惡心故。無事謗他良人。善人。法師。師僧。國王。貴人。言犯七逆十重。於父母兄弟六親中。應生孝順心。慈悲心。而反更加於逆害。墮不如意處者。犯輕垢罪。
合注。惡心者。瞋惱之心。欲前人陷沒也。無事者。無見聞疑三根。父母兄弟六親者。大士視一切人。皆如父母兄弟六親也此是性遮二業。六緣成罪。一。無罪。二。無罪想六句。四犯。二非犯。三。謗毀心。正是業主。四。所說過。七逆十重等。五。所向人。向同法謗同法。或向外人謗外人。故輕。若向外人謗同法。自屬重戒中攝。六。前人領解。隨語隨人結罪。若說實非犯。以惡心說。亦犯輕垢惟遮不開果報。如妄言惡口中說。
發隱。無事。本無實也。前十重中。毀他兼自讚成重。今無自讚。前謗三寶成重。今止謗僧。故輕孝順者。不敢謗。慈悲者。不忍謗。
○第十四放火焚燒戒
疏。傷損有識。故製。七眾同犯。大小乘俱製。
發隱。有識。揀草木無情也。雖本意燒山。無心害物。然物必被傷。
若佛子。以惡心故。放大火燒山林曠野。四月乃至九月放火。若燒他人家屋宅城邑。僧坊。田木。及鬼神官物。一切有生物。不得故燒。若故燒者。犯輕垢罪。
疏。有師言殺鬼畜犯重。初戒已製。此戒但不得燒林木。遠損害義。今釋殺鬼畜既不犯重。今燒林木而死者。與此戒同製。四月至九月。多生蟲類。此時道俗同製。不得燒林木。遠有損害義。在家菩薩。為業燒者。不製。出家菩薩。為妨害眾事。亦應開許者。若不慎燒。犯輕垢。
發隱。前十重明有命不得故殺。今言殺鬼畜不犯重者。以無心殺也。燒林木而害生。亦意在林木也。故與前同製。在家為生業。出家為除害。亦所不禁。但應謹慎防護。不爾者犯。恐開此禁。恣意焚燒。故疏言慎。問。此中禁四月至九月。則十月至三月不製明矣。而十月未盡無蟲。二月正當起蟄。焉得無損。答。此為苦寒之地言也。若東南溫煖。恐非所宜。止可臘月嚴凝。霜雪屢降之後耳。善會文者。自應得意。或雲。鬼畜不犯重。取前十重中非道器也。此順疏文。未順經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