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2 / 3)

在2004年全國兒童文學創作會議上,中國作協黨組書記金炳華同誌講話中,特別強調“要重視麵向廣大農村少年兒童的創作。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三億多少年兒童中有兩億多在農村。文學界要與出版界加強合作,把目光更多地投向農村少年兒童,有計劃地組織創作一批真實反映當代農村少年兒童生活和精神麵貌的作品,滿足廣大農村小讀者的閱讀需求”。麵對這活生生的現實,麵對兩億多正在成長的農村新一代眼巴巴的期望,我們怎能不從感情上激發,行動上實踐。所以我們決定編輯這套青年作家群體的叢書,以能迅速反映現實生活的中短篇小說為主,加大反映農村生活題材的份額,以鮮活的農村孩子形象展示社會新貌。同時,著墨濃鬱的地域特色,宣揚傳統文化和審美取向,堅持“童心、童趣”和獨特風格。在這七部作品集中,有反映城鎮、農村少年兒童成長的悲喜故事,有再現抗曰戰爭時期同法西斯鬥智鬥勇的少年英雄形象,有以幽默調侃的語言為特色的敘述風格。這些作品有直麵苦難和憂慮、以美感和詩意化解苦難的凝重之作,還有以心理谘詢為特征的少年心理谘詢小說,以及富有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色彩、大展藝術想象力的幻想兒童文學,等等。

新時期以來,中國兒童文學得以空前繁榮,為適應廣大小讀者的需要,逐漸形成了低幼、兒童、少年文學的細化和界定。2002年,由我們承辦的在大連召開的第六屆亞洲兒童文學大會上,北大曹文軒教授宣讀的論文《論成長小說)〉,最先被日本等國報刊翻譯刊登。年底在沈陽舉辦的海峽兩岸兒童文學交流會上,港台作家們對曹教授的從實踐到理論、突破舊有兒童文學概念、首先提出的“成長小說”論,取得了比較一致的認同。這套叢書所編入的七部中短篇小說集,大部分都屬於“成長小說”範疇,它們更貼近現實,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

為創作、編好這套叢書,我們於2005年一年中,曾先後在沈陽、大連等地開過大小四五次出版研討會和改稿會。不斷探索切磋,群策群力,和諧互助,在不斷交流、爭辯中,碰撞思想火花、藝術亮點,提升作品質量。這也是對遼寧兒童文學學會成立二十年來一貫堅持的敬業、勤業的學習氣氛和工作精神的發揚,也是對耄耋之年的陳伯吹老人光臨我們學會成立大會、給予我們的“為了孩子們、為了生命之樹常綠的事業而全力以赴”的精神的傳承。

為“以品牌創造市場”,這套“小虎隊兒童文學叢書”是在原來彰顯地域特色的“棒槌鳥兒童文學叢書”基礎上推出的,為發揚陳伯吹老人對我們“東北小虎隊,虎虎有生氣”的鞭策,這套叢書沒收入年齡已達五十歲的當年“小虎隊”的作家之作,這當屬遺憾。而女作家的原創新作以及童話、寓言等低幼範疇的作品,均考慮今後再陸續編輯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