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競爭和合作是相輔相成的,合作是競爭的基礎。因此,在培養學生競爭意識的同時,必須同時注重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學會共處,學會與他人共同生活。在工作中我著手從以下幾方麵實踐:首先,以創建優秀集體為目標。因為優秀集體的顯著特征就是學會共處,從嚴格意義上講,優秀集體不僅是內部團結,更重要的是崇尚合作。
在創優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學會接納他人和學會為別人著想,共同承擔責任,共同克服困難,解決矛盾,最終達到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創設多種多樣的活動場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如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社會實踐的爭優活動,要求小組的每一個人都共同承擔相應的任務,組織一次活動,有人負責策劃,有人負責節目編排,有人負責環境布置,也有人負責宣傳。通過這種經曆,這種共同完成任務的活動,合作意識和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另外還有比如:以小組為單位出黑板報進行評比,小組為單位進行辯論賽;以小組為單位編曆史小報和班刊等等。
從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入手,培養學生具有“自尊”、“自重”、“自主”、“自律”的精神,這是學生具有良好道德品質學會做人的基本要求。
良好道德素質的培養要從培養基礎道德入手,而培養基礎道德,是形成自我發展,自我紀律的關鍵。因此,培養基礎道德首先要從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抓起,它是學會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在道德上是否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基礎。而對學生的基礎道德教育方麵,單靠說教及強製的措施行為是難以奏效的,這就需要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道德教育也首先要他律,在此基礎上才能達到自律。
(7)激發學生的成功欲望
激發學生的成功欲望,以行為規範要求為基準,培養其“人格自尊”精神。人格自尊是規範基礎道德的前提,按照馬斯洛需要層次說:自尊需要屬於四個層次。就是說,一個人在生存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得到一定滿足時,才會產生自尊的需要。從而達到更高層次,為自我實現需要,也就容易從他律走向自律。因此,我們在培養學生基礎道德過程中,必須遵循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要避免在行為規範的養成上實行一管到底,對一些學生行為規範出現的偏差一味地指責和批評過多。而要從學生的自尊問題去思考,激發學生希望成功的欲望,隻有這樣,學生才會去自尊和要求別人對其尊重的自尊心理。才會使自己的行為規範合乎公共利益。這實際上就是以人的發展為本,以學生為本。
所以,在班級中,要求學生自己參與製定班規,然後,要求每個學生以此作為自己行動的標準,並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討論:中學生應該具備哪些道德品質?
(8)倡導和諧健康的人際交往的氛圍
倡導和諧健康的人際交往的氛圍,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培養學生的自信,培養其“處世自重”的精神。未來社會充滿著挑戰和競爭,在開放的社會大背景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名利誘惑,或麵臨各種價值的選擇,而要成為能立足於社會的現代人關鍵在於處世自重。即胸襟坦蕩,開朗堅定的立身處世原則,不自高自大,不亢不卑,誠實,平等態度處世待人。
學生無論在心理和生理上正處於走向成熟時期,因此,在培養學生學會處世這點上必須重視對學生的處世自重的引導。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自信,正確地認識自己,認識處世的重要性。給每個學生都提供機會和條件,讓其體驗人際交往的鍛煉。比如在班級管理中我采取了班幹部競選輪換製,給每個學生都提供機會和條件,讓其體驗人際交往的鍛煉。特別對於哪些性格內向,平時膽子比較小的同學要多加鼓勵,給他們創造機會參與競選進行鍛煉,使這些同學在工作中認識到與別人打交道的重要和艱辛。班上有些同學,由於家庭的影響,性格孤僻,對自己缺乏信心,總認為自己什麼都幹不好,不會幹,沒有別人那樣的工作能力,還老是覺得自己是多餘的。通過多次找他們談話,不斷地鼓勵他們,盡量找機會讓學生多參加社會公益活動,通過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與社會上各類人打交道。很多學生不再怯懦和自卑,變得自信,知道了自己是社會的普通一員。
(9)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與作用
抓好良好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培養,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形成“自主學習”的精神。現代社會的發展,終身教育將是人一生必須麵對的問題,因此,學習將伴隨人的一生。當代發展性教育理念下的學習,強調的是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就更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精神。其關鍵就是要學會具有一種在各種環境和走上社會後能根據個人和社會的需要,獨立地去學習,不斷地完善自己,形成可持續的發展能力;其次,除了滿足書本的學習外,還要學會在社會中選擇和判斷的能力,從中汲取養料,棄惡揚善,錘煉自己。
從培養能力的角度講,就是要使我們的學生在未來的學習中有根據需要調整學習目標的能力;判斷學習材料和學習活動是否符合學習目標的能力;選擇學習材料和學習內容的能力;有與教師或其它學習者進行協商的能力及監控學習調整學習態度、動機等情感因素的能力和評價學習結果的能力。為使學生具備這樣的能力,成為學習的主人,從每學期開始,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製訂出學習目標和實行目標的具體措施,鼓勵每個學生能充分調動自我的學習階段性。期中考和期末考後,讓考得好的同學介紹自己成功的經驗。就德育的角度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更主要的是對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的培養。
(10)幫助學生學會行為自律
發揮“內因”的作用,使學生達到行為的自律。從心理學角度而言,外在教育要求和影響沒有內化為受教育者的主觀要求,受教育者處於被動,消極地接受教育的形態稱之為“紀律”。反之,外在教育影響內化為受教育者的主觀需求,並在爾後的言行中自覺地體現這種內化的影響,則稱之為“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