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榮辱觀對學生道德教育的作用

培養學生道德素質,是社會發展的需要。素質教育就是要以德育為核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通過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讓學生“學會做人”;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也是學生自我發展的需要。必須注重對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讓學生獲得一種基本的觀念、方法和能力,使其在今後的學生生活中能夠去運用和適應。

榮辱觀與道德教育

社會主義榮辱觀,體現出新時期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把法治與德治有機結合起來,同時對中學生樹立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對在中學生中弘揚民族精神有重要作用。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體現了炎黃子孫對國家、對民族的一片深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超越功利的價值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加強自我修養、建立和諧人際關係的體現。

當今社會中,應該樹立被大眾認可並接受的價值觀,如誠信、合作、公正等等。如果一個人的頭腦中沒有基本的榮辱觀念,那麼背信棄義、坑蒙拐騙、見利忘義、違法亂紀,甚至出賣國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就可能做得出來。所以,引導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當務之急。隻有明確了是非、善惡、美醜與榮辱,才能把青少年培養成具有崇高追求的社會主義新公民。

近年來,在同學們中間出現的一些新的思想品德方麵的問題,厭惡勞動,在家裏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有的是因為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的則是因為身處價值多元的時代,一些同學難免產生糊塗認識。這些問題如果不解決,就很有可能會對同學們將來的人生之路帶來不良影響。

培養學生道德素質

現代發展性教育理念下,中學生良好道德素質的培養,必須做到使學生:樹立一個信念、增強兩個意識、培養四種精神、學會五個關心。

對國家樹立“愛黨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信念是培養學生良好道德素質的首要前提。學生應該是愛黨愛祖國,對社會主義有高度責任感,有高尚的道德品質。那麼,怎樣才使學生樹立這樣的信念呢?

(1)正確教育使學生感知

積極引導、正確教育使學生感知。當代學生處於改革開放年代,中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網絡信息帶來了各種思潮和觀念,對中國近代現代,特別是中國傳統引導中國人民探索奮鬥史了解不多,對改革開放後中國的巨變了解有限。因此,堅持利用各種渠道,布置學生閱讀有關近代現代史內容方麵的書籍或偉人傳記,利用班會進行讀書交流;更多地了解祖國,從而確立起正確的信念。

(2)在實踐中正確樹立觀念

注重實踐,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定對黨的信念和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利用研究性學習開展活動的機會,布置學生利用假期,了解家鄉的變化,真實地感受今天的中國是成千上萬的仁人誌士求索奮鬥的結果。通過樹立身邊的優秀學生的典型及典型事跡展覽讓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堅定的信念,努力使自己成才成人,即一個愛黨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建設者。

在誠實守信的規範要求下,開設各種活動,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合作意識,讓學生學會“競爭與合作”,這是培養學生道德素質的關鍵。

對待他人的態度,是一個人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質及心理素質在社會生活和學習中的具體體現,其核心就是如何懂得正確認識他人。現代社會充滿競爭,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學會與他人交往相處的能力則是更重要。而誠實守信,具有競爭意識、合作意識是基本要素。

我們要充分地看到:未來的社會,人們的交往越來越密切,打破了原有的地區國家格局,全球正在走向一體化,但與此同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受到了空前的張揚,不可避免,在利益的驅動下,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在無情的競爭麵前,要勇於接受善於挑戰,既要正確地認識自己,也必須正確地認識他人,既要公正善良、正直友愛、是非分明,也應有較強的與人交往的能力,具備競爭和合作的能力。而要培養學生正確地與人交往,首先要使學生做到對人誠實守信。在教育活動中,理直氣壯地講誠實守信是做人的美德,缺乏誠信的人際交往是對別人的不尊重,最終自己也將得不到尊重和肯定。明確地讓學生懂得:未來的競爭和合作是在一種更有序和更規範的道德和法律的約束下進行的,誠信不僅是自我做人要求,同時也是社會上每個成員的基本要求,是文明社會進步的標誌。

當今社會的一代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依賴性強、以我為中心的缺點不可忽視。

(3)引導學生不回避競爭

在當今社會中,競爭是客觀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這是首先要讓學生形成的意識。在具體工作中,我一方麵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結合一些社會實際和背景資料,組織討論,使學生看到,競爭是不可避免的,而競爭又是社會進步發展的動力,必須麵對積極準備。因此,我們必須從現在的學習中開始學會競爭,參與競爭。

(4)樹立較強的參與競爭意識

把學生作為主體,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較強的主動參與競爭的意識。如鼓動學生抓住一切機會參與學校的學科競賽、球類比賽、和其它一切評比活動。在班裏,要求每位同學都給自己找一個競爭的對象,或學習上的,或班級管理上的,甚至是某一門學科的,從而在班裏形成了你追我趕的局麵。為了培養全體同學的競爭意識,在班裏還確立了班幹部輪換製,值日工作競選製,方式是自我推薦,競選上崗,期限是半學期。結果,許多同學上台演講,自我介紹,自我推銷,競相展示自己的優勢才能。通過這一過程,為每一個學生的成功提供了機會,效果很好。

(5)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競爭觀

通過班級主題班會、辯論會等形式,教育學生未來社會的競爭成功者,依賴的不是權力、金錢、父母、朋友,而是靠個人的真才實學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如不損人利已或以不正當途徑方法達到目的。具體以每學期的考風考紀教育為主要形式,針對有些學生的作弊現象,在班裏開展討論,讓學生認識到這種不正當的競爭意識是錯誤的,啟迪學生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