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訓練

人的道德素質是一個多層次和綜合性的曆史範疇,它是構成一個人的基本要素和質量規格的整體標誌;也是一個人的品德、智能和才幹等整體效應得以發揮的內在根源。因此,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和德育培養”作為基礎教育的根本任務,深刻地反映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基礎教育的客觀要求,抓住了的教育與發展的根本。根統計,在全國範圍內,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占整個刑事犯罪案件總數的20%,且有逐年上升趨勢;現有中小學生中,34%的有心理障礙,12.5%的有心理缺陷,28.1%的有心理異常。麵對如此觸目驚心的數據,筆者認為,加強學生道德素質教育與訓練勢在必行。

道德素質需要從小加以訓練,因為,“一切存在著的東西的本性都是在嬌弱的時候容易屈服,容易形成,但是到了長硬以後,就不容易加以改變了。”因此,教師,尤其是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中,對於德行的關注應多於其它方麵。如果隻重視他們的智力、體力的發展,隻關注他們的飲食和服飾,而忽視對他們進行道德素質訓練,這便尤如一些人把鞋子看得比腳還貴重一樣。

學會節製和儉樸

在物質生活方麵,應把節製和儉樸列為首位,因為二者是健康和生活的基礎。節製屬於意誌的範疇,節製和縱欲是互為對立的,節製是適度適量,縱欲是沒有度和量的限製,而在生活中的貪飲和貪欲的一切不良習性,乃至罪惡行為,大都起因於縱欲與奢侈。因此,飲食、睡眠必須從幼兒期開始定時定量。飲食宜在營養供給夠量的情況下,清淡、衣著應樸實、自然、大方、整潔、美觀,因為過多的油脂香料與甜味,以及時髦服飾,不僅會影響學生體格的健康發育,同時還是奢華生活的誘餌,不便於學生良好的品格養成。

學會堅忍

所謂堅忍,是指要完成一件事情具備的善始善終的堅持,這堅持的具體過程,就是為完成事情所賦予的忍耐性。它是一種能力。學生無論是在學校生活中,還是在家庭生活中,都應該抑製急躁、不滿足和憤怒的情緒,也就是應當使學生習慣於用理智去做一切事情,不要受衝動的瞎指揮,在做事之前,應當仔細想想,每種行為應該怎樣去做,擬出具體步驟順序,考慮好這樣做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用正確的思想指導,正確的行為才得以產生,最終產生結果,這才能使他們成為自己行動的主人。

學會誠實

美國誇美紐斯曾指出:“兒童所說的一切都應按照所想的那樣,是,就說是;非,就說非。他們沒有任何理由撒謊。”而我們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情形,本來是自己的孩子做了錯事,而有些家長卻出於錯誤的想法,認為當麵讓孩子正視錯誤,承認錯誤,會給孩子帶來不利,反而教他們的孩子把這種羞恥轉嫁他人。這樣,實際上就是在教孩子說謊,這是的教育孩子健康成長的一大損失。我認為,學生就其本性來說是不會說謊的,這種惡習或者是來自成人,或者是為了逃避最嚴厲的懲罰。因此,當學生第一次說謊時,老師、父母應嚴肅對待,否則它將成為嚴重惡行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