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學生素質教育對智力開發的意義

無論何時,我們都應該樹立這樣一種信念:每個學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麵領域幾方麵的發展潛力,隻要為他們提供了合適的教育,每個學生都能成才。教育工作者應該做的,就是為具有不同智力潛能的學生提供適合他們發展的不同的教育,把他們培養成為不同類型的人才,那麼多元智力理論對教育有哪些意義呢?

學生觀

多元智力理論所倡導的學生觀是一種積極的學生觀,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具有8種智力,隻是其組合和發揮程度不同。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智力領域,有獨特的學習類型和方法,學校裏不存在差生,全體學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點、學習類型和發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學生的問題不再是聰明與否的問題,而是在哪些方麵聰明和怎樣聰明的問題。適當的教育和訓練將使每一個兒童的智能發揮到更高水平。因此,教育應該在全麵開發每個人大腦裏的各種智能的基礎上,為學生創造多種多樣的展現各種智能的情景,給每個人以多樣化的選擇,使其揚長避短,從而激發每個人潛在的智能,充分發展每個人的個性。

教學觀

多元智力理論所倡導的教學觀是一種“對症下藥”的因材施教觀,“對症下藥”有兩個方麵的含義,其一是針對不同智力特點的“對症下藥”。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為,不同的智力領域都有自己獨特的發展過程並使用不同的符號係統,因此,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而有所不同。其二是針對不同學生的,對症下藥。同樣的教學內容,教學時,應該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智力特點、學習類型和發展方向“對症下藥”地進行。無論什麼教育內容都使用“講,學生聽”的教育方法,無論哪個教育對象都采用“一本教材、一塊黑板、一支粉筆”的教學形式,是違背教育規律和因材施教原則的。

由於學生智力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因而無論什麼時候,不論多麼優秀的教師,都不可能找到一種適合於所有學生的教學方法。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隻能適用於一部分學生,而對另一些學生則完全無效,這樣的教學必然導致部分學生其他方麵的智力因不能得到適當的培養而僵滯、萎縮,這對個人和社會都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如果教師能夠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不斷地變換教學方法和手段,學生就有機會利用適合他的智力傾向的方法來學習。新的教學觀要求我們的教師根據教育內容以及學生智能結構、學習興趣和學習方式的不同特點,選擇和創設多種多樣適宜的、能夠促進每個學生全麵充分發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評價觀

評價是教育和教學活動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對教育和教學活動具有極強的導向作用,由於受傳統的以語言和數理--邏輯能力為核心的智力觀念的影響,傳統教育把學科分數和升學率作為評價教育質量的主要標準,學校教育教學活動錯誤地估計了學生的學習潛力,更多地傾向於訓練和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數理--邏輯能力,卻忽視了學生其他多方麵的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我們就應該放棄以標準的智力測驗和學生學科成績考核為重點的評價觀,樹立多種多樣的評價觀。

多元智力理論所主張的教育評價應該是通過多種渠道、采取多種形式、在多種不同的實際生活和學習情景下進行的、確實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出初步的精神產品和物質產品的能力的評價。教師應該從多方麵觀察、評價和分析學生的優點和弱點,並把這種由此得來的資料作為服務於學生的出發點,以此為依據選擇和設計適宜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使評價確實成為促進每一個學生智力充分發展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