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時間到了,球館旁邊就是食堂。為了這次比賽,大連市政府可是下足了功夫。特地從星級飯店請了特級廚師來掌勺,蝦爬子和海螃蟹,鮮的讓然垂涎;三鮮韭菜盒、鮁魚餅子,彰顯海鮮特色;更有島城特有的煎燜子、烤魷魚,實在讓天南海北的一眾小運動員和教練吃得那叫一個不亦樂乎。
楊洋就是其中一個,身處山東內陸,平時哪吃過這麼純正的海鮮?他和老陳一人一個餐盤,吃得那叫一個旁若無人,渣子四濺。
“請問,你們是魯電俱樂部的嗎?”一個聲音在身後響起,兩人百忙之中回頭一看,發現身後站著一個青年人,手裏托著餐盤,正笑眯眯的看著他倆。
“是…呃…是啊,你是…?”老陳邊吞邊勉強問道。
“我叫趙廷,是來看球的。上午看了楊洋的比賽,打得真不錯。”趙廷可沒說謊,實際上他就是來看球的,不過是代表國家隊來看的。
老陳一聽沒了興趣,和楊洋對視一眼,兩人埋頭又開始了與海鮮的奮戰。
趙廷不由一陣苦笑:“這兒的海鮮還真是不錯,兩位是第一次來吧…別…別急…別噎著…喝口水…呃...我能問幾個問題嗎?”
老陳一邊喝水一邊回答:“行…行,問…問吧。”
“我看楊洋的前三板不錯,步伐也好,最主要是打球專注,能盯球,是個好苗子。而且他對橫拍打法很適應,一般的孩子碰到橫拍都撓頭呢。請問您是怎麼指導他的?“
“這個啊,沒什麼特別的,平時練好基本功,練練步法,打打配合。他才剛學打球,還沒學到什麼東西。至於對橫拍嘛,我一直比較注重對橫拍的研究,因為這是今後的主流打法嘛。”
“恩?”雖然身在國家隊,趙廷還是頭回聽說這種說法,連忙追問:“您這樣說有啥依據嗎?”
老陳一看找到了伯樂,連忙竹筒倒豆似的將自己那套理論傾瀉而出。當然,和趙廷是初次見麵,“國球危機論”的觀點倒沒有脫口而出,但即便如此也讓趙廷聽得目瞪口呆,張著嘴半天沒說話。
兩人說話的功夫,楊洋已經把小肚子吃得溜圓的了。打著飽嗝放下餐盤,百無聊賴的看著兩個人,見趙廷望著老陳,半天沒緩過神來,不禁鄙視的撇了老陳一眼,插話說:“橫拍雖然現在不夠厲害,不過如果解決了台內球控製不好的問題,加上它兩邊都能起板,反手天生比直拍有優勢,今後肯定越來越厲害。今天的對手要不是小球不行,我還真贏不了。”說完,背著手一副高手寂寞的樣子,漸行漸遠。小子最近迷上了武俠,滿腦子一統江湖,華山論劍,有機會就得擺擺高手的譜。
趙廷把注意力都放在老陳那兒,沒在意楊洋,畢竟一個五歲的小屁孩,實在沒什麼讓人注意的。不過聽完楊洋的話,趙廷突然有了一種日月顛倒的感覺,難道現在流行小孩講大人話?這種見解哪像是個孩子?他不禁把目光投向了老陳。老陳一看,連忙擺手說:“不是我教的啊,他自己看球後琢磨的,和我沒關係。”王磊那兒啥都缺,就不缺乒乓球的資料。楊洋練球回去之後,就把這些資料當小人書看,不懂的就纏著王磊老陳問。電視裏一旦有乒乓球比賽更是每場必看,邊看邊和資料中的比照,幾個月下來楊洋的理論水平到是增長了不少。而且他從不盲從,無論什麼都要親自試驗,研究出個道道來才罷休,因此對某些技術的看法反而更貼近實際,更有說服力。
趙廷看著眼前的老陳和不遠處裝酷的楊洋,臉上不禁浮現出笑意,嗬嗬,看來這趟任務,很令人期待呢。
下午比賽繼續進行,楊洋對手是來自上海申光俱樂部的小選手。申光俱樂部和魯電集團一樣,也是響應總局號召,新成立的職業化隊伍。不過相比山東俱樂部奉行的謹慎長遠政策,上海的俱樂部充滿了海派人的氣勢和現實。俱樂部老總據說是國內新晉的富商,與上海各界關係都不一般。這樣的老總一上任,三把火燒得更是猛烈,斥巨資聘請前國家隊教練執教,並麵向全國招生,承諾一旦錄取食宿全免,並保證推薦工作。一時間全國許多好的乒乓球苗子都彙集上海灘,俱樂部人丁興旺,群雄彙集,風頭一時無倆。
與楊洋陣的選手,橫拍正手反膠,反手長膠,快攻結合反手快撥打法。這種打法在當時紅極一時,既有正手的快速進攻又有反手的長膠防守牽製,注重速度兼顧了怪異性,一般人根本無法適應。
楊洋從未和這種打法比賽過,對手回過來的球都是逆旋轉,即搓球的動作打過來的球都是上旋,推擋過來的球反而都是下旋。楊洋習慣性的照著一般來球的規律去對付,結果不是下網就是出界,一點都控製不住,完全摸不清來球的規律,失誤頻頻;場下的老陳幹著急想不出辦法,如何對付長膠都教給他了,但是將理論轉換成實踐,還是需要經驗的積累,對嚴重缺乏比賽經驗的楊洋來說,僅憑場外指導就想取得成績,實在有些強人所難,結果他很快就以0:3的比分慘敗。這樣,楊洋參加少兒賽的第一站比賽就結束了,進入8強的成績實在有些出人意料,加上他的年齡,又是跨級比賽。一時間各媒體紛紛報道,號稱“又一個乒乓神童”誕生,楊洋和老陳也很榮幸的成為了媒體追逐的焦點。不過兩位當事人並沒有注意到這些,他們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與大連海鮮的戰鬥中去。戰鬥進行的如此堅決,直到兩人再喝口水都會溢出來的時候才宣告告一段落。不過戰鬥畢竟是長期的、艱苦的,他們表示今後有機會,還是會繼續堅決與海鮮戰鬥下去的。當然,媒體對他們的關注很快也就過去了,因為後麵的比賽打得精彩紛呈,十分激烈,進入4強的選手都是各年齡段的頂尖選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比賽勝負往往在2、3分球之間,經過激烈角逐,最終冠軍被來自河南的張彬獲得。毫無疑問,這樣的比賽無疑更加吸引球迷的目光;加上在唐國這個地方,稱得上是“乒乓神童“的如過江之鯽,真正能打到國家隊水平的又有幾個?於是在媒體習慣性的遺忘中,老陳和楊洋平靜的到達了下一站的比賽所在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