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撿球的功夫楊洋深深的吸了口氣,現在一定要冷靜下來,比賽才剛剛開始,不用急,隻要咬住比分,後麵就還有機會。手裏抓著球,楊洋腦子飛快的轉著:很明顯對手正手極好,那就應該避其鋒芒,壓住其反手。剛才自己回球角度不夠偏,現在自己發球,就發個偏反手邊線的試試。
楊洋拋球、轉身、引臂、發力,動作一氣嗬成。球如離弦之箭一般直奔張彬反手而去。張彬嚇了一跳,來球的速度和角度都出乎了他的想象,匆忙中隻得用反手輕托了一板,結果回球稍高,楊洋抓住機會一板拍死。
得了一分之後楊洋精神一振,第二個球反其道而行之,發了個正手位長球。一般人反手位吃球後,都會將主要精力放到反手,對正手位來球難免有所遲疑。不過張彬不愧是上站冠軍,被楊洋晃了一下之後仍能快速啟動,交叉步到了正手位,在球的下降期將球拉起。球回到了楊洋的反手位,稍微有點高,是個很好的進攻機會。但楊洋沒想到張彬速度這麼快,這個球還能救回來,結果反手倉促起板,球出界了。
這下張彬對楊洋再也不敢小視,楊洋也充分認識了張彬的反應速度。於是楊洋一個勁兒的緊壓張彬的反手位,不敢再把球送到張彬的正手。張彬反手果然沒有什麼進攻手段,隻能防守。但他反手的控製能力很強,回球很短,這樣楊洋也無法進攻,隻能回擺。短球控製過程中,張彬的搶攻能力明顯強過楊洋,在相互擺短中屢屢搶先上手,打得楊洋措不及防,這樣很快張彬就以21:13贏下了首局。
中場休息時,老陳將楊洋批得體無完膚:“你完全沒有發揮特長,倒是讓對手發揮的淋漓盡致。我不是給你說過嘛,比賽一定不要讓對手好受,因為對手好受你自己就難受了。怎麼一打比賽就全忘了?“
楊洋委屈的說:“我想辦法控製他了,可是他正手太好了,控製不住。“
“你發反手位長球控製不住就不會想想別的辦法啊?幹嘛要一條路走到黑呢?我怎麼收了你這麼個笨徒弟?”
楊洋低下頭不說話了,老陳循循善誘道:“你發現了他反手是弱點,隻能防守不能進攻,那就圍著他的反手位做文章啊。既然長球不行,那就試試短球。”
楊洋反駁道:“我試了啊,可他正手搶攻比我凶,我不占…”說到這他聽下了,腦袋裏一亮,是啊,他正手能搶攻,可我會反手攻啊,發短球控製他回反手位,我用反手搶攻不就可以壓製他了嗎?真笨,剛才怎麼沒想到。陳教練還真不簡單啊,這都看出來了。想著他把目光投向老陳,看到老陳一臉故作高深的神秘高手樣,馬上把頭轉向別處。心裏恨道:又在擺譜了,一臉神棍樣。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一定是這樣的。
第二局開始後,楊洋改發台內右側下旋球,逼著張彬回球到自己反手,然後反手台內搶先起板攻。這一招果然見效,反手攻球速度比正手快,角度也更加刁鑽,張彬反手防不住,連連丟分。沒有辦法,張彬隻得強行側身,把球拉起來,隻是這樣回球的質量不高,楊洋正反手抓住機會起板扣殺,比分一路領先。張彬隻得利用經驗控製節奏,不給楊洋起板的機會,在相持中尋找機會。局麵一下子就進入了僵持的階段,雙方都沒有好的進攻機會,隻得比拚誰的失誤少。不過張彬前麵落後太多,現在再追有點回天無力,在最後一個球下網之後,楊洋贏得了這一局,局分變成了1:1.
第三局一開始張彬就改變了戰術,對楊洋的短球不再盲目起板,而是利用正手技術全麵的優勢,正手台內突擊、挑球間或撇一板。這樣一來立馬提高了楊洋的回球難度,降低了其反手攻的威脅,他自己則充分發揮正手優勢,快攻、搶拉打得行雲流水,引來觀眾陣陣叫好聲。很快張彬就以21:16贏下第三局,局分再次領先。
第四局楊洋逐漸適應了張彬的發球,回球質量有所提高,張彬也熟悉了楊洋的反手搶攻線路,雙方在前三板都占不到優勢,隻得進入相持階段。相持中,楊洋進攻線路單一、經驗欠缺的問題暴露無疑,往往張彬拉球到斜線,楊洋隻會回到斜線,張彬則趁機手腕一扣,向右上方輕輕一撇,球改為直線回去,就是乒乓球術語中的“滑板”。楊洋被晃了一下,失去了重心,沒有救起這個球,比分成了18比11,楊洋落後7分。
又落後了,楊洋看著比分,知道這個時候不拚的話比賽就輸了。對手的實力確實比自己強,自己反手雖然占優,但無論正手的殺傷力,接發球的控製,臨場的應變和戰術的使用,張彬都要遠遠高於自己。不過本來參賽就沒打算比分的事,既然到了這個時候,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