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觀察、調查活動、文獻研究、實驗、技術設計為主要類型的生物探究活動的實施能有效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實踐途徑,有利於創新精神的培養;對我們探索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提高科學素質起到了促進作用。

創新精神是創新意識、創造性個性品質、創造性人格的整合。創新意識是指勤於思考,有創新的欲望和動機。創造性個性與一般的個性不同。一般的個性指的是一個人的心理特征或行為方式的綜合。而創造性個性是指與一個人的創造性活動關係最密切,或相關性最高的個性因素,包括好奇心、想象力、挑戰性、冒險性。創造性個性品質是進行創新的基礎,是創新活動成功的關鍵。創造性人格是指善於發現問題,追求新異,悅納新知,勇於戰勝困難的自主獨立的人格意識。實踐能力主要包括與時俱進的獲取信息能力,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技能,運用網絡能力,對創新成果的表達、物化能力。創新精神是創新實踐的“動力件”,實踐能力是創新精神的“運作件”。在具體科學探究活動我們總結出以下操作模式,旨在尋求促進未成年人科學素質提高的新途徑。

總之,科學教育資源無處不在。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中,通過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及組織和指導學生開展各種生物科技活動,積極整合了課內外生物科學資源。轉變了教育思想,改變了以往以傳授更多知識為目標的教學舊觀念,建立了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最終目標的現代教育觀;提高了生物學教學質量。逐步形成了以學生為主體,以主動參與和自主探究為基本學習方式的新型教學模式。

讓學生通過實踐、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現真理,把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滲透的到活動之中,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學會並運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將有助於未成年人科學素養的培養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