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成吉思汗重用異族賢臣

耶律楚材,字晉卿,生於燕京(今北京),契丹族,為遼東丹王突欲的八世孫。

耶律楚材生於世宦門第。他自幼勤學,博覽群書,兼通天文、地理、律曆、術數和佛、道、醫卜之說,還擅長著述,下筆為文,一揮而就。

成吉思汗即定燕地,遣人訪求原遼國宗室人物,於十三年得耶律楚材。他見耶律楚材相貌奇偉,美髯宏聲,又頗有才識,十分仰慕,誘勸說:“遼、金為世仇,你是遼國皇族後裔,為金所滅,我要為你雪洗國仇家恨。”

耶律楚材回答得十分得體:“臣之祖、父皆曾委身事金,既為其臣,豈敢與君為仇。”

成吉思汗從話中知道他甚重君臣之分,是個恪守信義的人,因此留他在身邊供職,備谘詢。成吉思汗喜得王佐之材,每每昵稱他為“長髯人”,而不直呼其名。

耶律楚材決心報答親顧之恩,借酬平生壯誌。

成吉思汗晚年常對其子窩闊台說:“此人是天賜我家,爾後的軍國庶政,當悉委他處置。”

在成吉思汗一世,耶律楚材是形影相隨的股肱大臣,曾被視為“天賜我家”,尊寵至極。

窩闊台汗一世,耶律楚材有顧命之義,擁立之功,為其屹立於王廷埋下根基。但更重要的是他嘔心瀝血地為蒙古國運籌策,定製度,使這個新生的龐大的政權得以生存,他披肝瀝膽的忠正氣質,又不能不使蒙古君主肅然起敬。正是基於此,窩闊台汗把耶律楚材當成自己的偏得,國家的驕傲。

早在他即位的第三年,就當麵盛讚耶律楚材說:“南國之臣,複有如卿者乎?”

窩闊台汗八年,即滅金後的第二年,蒙古諸親王集會,大汗親自給楚材捧觴賜酒,由衷地說道:“我們這樣誠摯地任用你,是因為有先帝之命。沒有你,中原就沒有今日。我之所以能安枕無憂,是全靠你的力量啊!”

當時,正值西域諸國和南宋、高麗的使者前來,語多虛妄不實。窩闊台汗頗為得意地指著耶律楚材對來使說:“你國有這樣的人才嗎?”

來使皆回答:“沒有。此人大概是神人。”

窩闊台汗高興地說:“你們唯有此言不妄。我也猜想必無此種人才。”

正由於有這樣的知遇之情,更由於耶律楚材的氣質和膽略,使他能夠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滅金戰爭中,耶律楚材有兩個特殊的功績,即保全生命和收容人才。

蒙古太宗五年(1233)正月,金哀宗完顏守緒從汴梁出奔歸德(今河南商丘南),命元帥崔立繼續死守被圍困的京城。不久,崔立向蒙古投降。

按蒙古的軍事傳統:凡是敵人進行抵抗的,克敵以後就以屠殺相報。

現在,汴京即將落到蒙古軍隊手中,統率圍城蒙古軍將軍速不台,派人報告窩闊台汗,準備占領後“屠城”。

耶律楚材聽到消息,急忙麵奏大汗:“將士英勇作戰了幾十年,爭的就是土地和人民。如今要是得了土地而失了人民,有什麼用呢?”

窩闊台汗聽後,臉沉下來,露出猶豫不決的神情。耶律楚材接著說:“大凡金朝方麵的能工巧匠,以及官民富貴之家,都聚集在這座城裏了。把他們都殺了,那我們就一無所得,徒勞地打了這一仗!”

窩闊台汗覺得有理,下詔除金朝皇族外,其餘人不殺。當時在汴京避兵災的一百四十七萬戶得以免遭屠戮的慘禍。

這一年五月,金國滅亡的命運已經不可避免。金朝大文豪元好問給耶律楚材寫了一封著名的信,勸他保護歸降蒙古的南方士大夫,他特別開列出54個士大夫的名單,指出這些儒士“皆天民之秀,有用於世者。”

楚材感到元好問的心思與自己相通,他也早已認識到保護這些人才的重要意義。

耶律楚材向窩闊台進言說:“製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

他極力強調任用儒臣的重要性。

數年後,耶律楚材請窩闊台派人到各地舉行考試,選取儒士。這就是有名的戊戌年(1238年)科舉取士,有不少傑出人才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