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柳敬亭謙恭尊師言
柳敬亭,是明末清初的大名鼎鼎的說書藝人。他原來叫曹逢春,家住江蘇泰州曹家莊。
由於他好打抱不平,得罪了地方上的惡勢力,流浪到外鄉,有一天,他睡在一棵大柳樹下,醒來後抓著拂在身上的垂柳枝條,聯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遇,就改為姓柳了。接著,他默然地背誦起南齊謝朓詠敬亭山的詩,覺得“敬亭”二字可取,便以“敬亭”為名了。
一次,柳敬亭流浪在江南水鄉的一個小鎮上,看到茶館酒樓上經常有人說書,便經常去聽書,聽了後便記在心裏,加上自己從小讀了不少曆史小說,聽了不少民間故事,所以也想靠說書來維持生活。
由於不知道說書的方法和技巧,也找不到合適的老師可以求教,他隻能自己摸索著瞎練一通,效果很不理想,為此也很苦惱。後來,他在旅途中聽到一位高明的藝人說書,聽後佩服得五體投地。這位藝人叫莫後光,他誠懇地要求拜他為師。莫後光看到這個青年誠實可愛,說書也有較好的基礎,就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他。
莫後光把說書藝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講給他聽,告訴他:“說書雖然是一種小技藝,也同學習其他技藝一樣要下苦工夫。首先要熟悉各階層的生活和各地的方言、風俗、習慣,然後把觀察和搜集到的材料,經過反複分析,找清它們的因果關係、發展過程。還要學會對掌握的材料加以剪裁取舍,能夠把有用的材料組織得恰到好處。
柳敬亭聽了老師的教導後,深深地記在心頭。他白天到處遊街串巷,仔細地觀察社會上各種現象,對方言俚語特別注意。晚上回家以後,閉上眼睛細細琢磨白天看到的事情,並把它加工、提煉、融化到曆史故事中去,並認真地記在紙上。
他這樣學習了幾個月後,便去找老師指點。老師讓他說了一段書,對他說:“現在你雖然能講出故事,但還沒能引人入勝。重要的是時時刻刻要想到怎樣把故事說得好,說得動聽。有時,故事中的情節要從從容容直敘,一路走來,直達勝境;有時,要簡潔明快,開門見山,一目了然;有時要增加一些伏筆或懸念,讓聽眾總想聽個究竟,舍不得離去。總起來,在故事的輕重緩急之間,安排的貼切妥當,件件事交代要有頭有尾,扣人心弦。”
他聽了以後,繼續苦心鑽研。他經常深入到人們中去,和各種人交朋友。在交往中,他發現,有許多上了年紀的人說起話來很吸引人,而聲音又隨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而抑揚頓挫,感染力很強,尤其是說話時那種胸有成竹的神態,很值得學習。他每天都細心觀察、模仿。又過了幾個月,他又去請教老師。
老師聽了他說的一段書後,說:“你現在進步已經不小了,聽的人能聚精會神,但還要精益求精。說書的人要和故事中的人物打成一片,這樣才能在動作、語言、神態上無不惟妙惟肖,活靈活現,使自己成了故事中的人物。才能吸引聽眾進入故事所表現的境界,連他們也忘了自己,忘了是在聽書。這才是說書藝術最理想的境界。”
柳敬亭聽了老師這番話,信心更足了,學習也更刻苦了。於是他進一步深入生活,熟悉人們的感情、愛好。他還常常說書給人們聽,讓大家評論,晚上再重新練習一遍,把大家的意見盡量采納進去。
這樣又過了幾個月,他又去找老師。這次聽了他說的書後,老師高興得連翹大拇指說:“你現在已學到家了。還沒張口,你已製造了故事中的氣氛,等說起來時,聽眾的情緒就能夠不由自主地跟著故事中的人物共鳴起來了。”老師拍著他的肩膀說:“你進步真快啊!真快啊!”
柳敬亭在名師的指點下,經過自己的刻苦研究,努力學習,終於成為一名有名的說書藝人。他走遍了大江南北,到處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