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郭沫若“負荊請罪”
郭沫若(1892—1978),四川樂山人,中國現代傑出的作家、詩人、曆史學家、劇作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著有詩集《女神》,曆史劇《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郭沫若學識淵博,才華橫溢。他是繼魯迅之後中國文化戰線的一麵光輝旗幟。
作為著名社會活動家的郭沫若,同魯迅一樣,始終站在新文化運動的最前列。學生時期就因鬧學潮被開除。為此引出一段負荊請罪的故事。
1939年3月初,郭沫若乘坐飛機由重慶回故鄉東山沙灣探親。在縣城,他打聽到中學時期的老師帥平均還健在時,當晚便叫堂侄陪他前去探望。正當帥老師對郭沫若的來訪感到驚愕時,郭沫若“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向老師請罪。
郭沫若的負荊請罪是有緣由的。帥平均老師留日歸國後,曾擔任過郭沫若的國文教員兼授東洋操。後來,郭沫若因參加學潮被開除離校。帥老師是力主開除郭沫若的關鍵人物。因此,郭沫若對帥老師極為不滿。他在《我的幼年》裏,譏諷帥老師是一個隻懂東洋操的冒牌留學生。這可惹惱了帥老師。從此,隻要誰提到郭沫若這個大文豪,他便大動肝火,罵他是“叛逆”。郭沫若的大哥郭開文,為此寫信批評他不該以文毀人,何況又是師長呢。郭沫若認識到自己言辭偏頗,便在再版的《革命春秋》中刪去了譏諷老師的那段文字。他決定,此次回故鄉,先向帥老師“負荊請罪”。
學生跪地請罪,感動得帥老師涕淚俱下。於是,師生重歸於好,暢談了別後之情。
戰國時期,曾經有個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在中國近代,又出現了郭沫若“負荊請罪”的佳話。廉頗、郭沫若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的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