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胡適寬以待人
胡適(1891—1962),原名胡洪辟,字適之,安徽績溪人,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曾任北京大學校長。
胡適的許多優秀品格,鮮為人知。他在同魯迅交往中所顯示出的寬宏大度,即是一例。
20年代初,胡適與魯迅同是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他們共同倡導白話文,共同倡導新文學,成為新文化的奠基人。
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為新文學理論鳴鑼開道;魯迅發表《狂人日記》,為新文學創作舉旗示範。在中國古典小說研究方麵,他們也互相借鑒和研討,互相支持和鼓勵。魯迅出版了《中國小說史略》,胡適出版了《中國章回小說考證》。魯迅讚揚了胡適的《中國章回小說考證》,胡適也讚揚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是“開山的創作”。
他們之間也有過“衝突”。
20年代,“北京女子師大事件”爆發後,現代評論派陳西瀅支持官方,站在了革命學生的對立麵,魯迅給予有力地回擊。胡適是現代評論派的首領,魯迅在抨擊陳西瀅時,也捎帶譏諷了胡適。胡適未對魯迅反詰,更沒加入論戰。
1931年,胡適拜見了蔣介石,又與進步的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發生了分歧。魯迅在《王道詩話》、《出賣靈魂的秘訣》中,對胡適進行了辛辣的諷刺,胡適也沒有公開答辯或反擊。
1936年,魯迅逝世,胡適參加了魯迅紀念委員會,還為《魯迅全集》的出版奔走。魯迅夫人許廣平大為感動。
胡適的學生蘇雪林,受陳西瀅思想影響,在魯迅屍骨未寒時,要“向魯迅開戰”。胡適給蘇雪林寫信,勸他停止對魯迅的攻擊,讓蘇雪林勸陳西瀅洗刷潑在魯迅身上的汙穢。
1962年,胡適逝世。在他數百萬字的著作中,沒有發現一句責難魯迅的話。
作為新文化運動主將的胡適,這種寬宏大度的品格,的確是難能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