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田家英忠誠守信

田家英同誌,於1948年為毛主席當秘書,曆時18年。他多年來在領袖身邊,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忘我工作,竭心盡力,誠實守信,表現出了一個真正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林則徐晚年在病中奉詔南征時留下的悲壯詩句,也是田家英同誌的座右銘,更是他一生無私奉獻,默默耕耘的寫照。

田家英同誌的一個特點是默默奉獻,甘做無名英雄。作為毛主席的秘書,工作的繁重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多年來凡是毛主席需要他做的,事無巨細,他都盡力而為,兢兢業業。從起草文件,下鄉調查,受命某項工作,處理信訪直至“掌璽”,保管存折。這些瑣碎、幕後的工作不知耗費了田家英同誌的多少心血。1956年9月,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召開,毛主席從衣袋裏掏出開幕詞,抑揚頓挫地念了起來。開幕詞不過兩千多字,據記錄曾被34次熱烈掌聲所打斷,“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們應當永遠記住這個真理”算開幕詞中的精彩段落,曾被作為“毛澤東格言”反複引用。當代表們讚許這篇開幕詞時,毛主席卻坦誠地說道:“這不是我寫的,是一個少壯派叫田家英。”

田家英同誌的另一個特點是正直坦白,真誠地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全國解放伊始,群眾出於對領袖的無限信賴,給毛主席的來信雪片般飛來。田家英對每封來信,都仔細收看,並擇要送呈毛主席。田家英在毛主席身邊,不知替他處理了多少封人民來信。他認為這是黨和人民之間的重要的聯係渠道。毛主席對他的工作十分滿意。後來田家英一人已無法處理每日成百上千封人民來信。田家英為此寫了專門報告,建議各級領導機關應指定專人或成立專門機構認真處理人民來信。報告得到了毛主席的讚許,經毛主席的批示後,全國各地都逐步建立了信訪機構,其間凝聚了田家英同誌忠於人民的一片真情。

田家英忠於祖國,忠於人民,還表現在他表裏如一,絕不趨炎附勢,見風使舵。1959年廬山會議期間。田家英同誌對當時的“左傾錯誤”是有看法的。當彭德懷受到毛主席的激烈批判以後,田家英同誌沒有“見機而作”。他集了一副對聯:“四麵江山來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表達了他憂國憂民的赤子之心。廬山會議期間,他還表示過,他如果離開中南海時準備向主席提三條意見:一是能治天下,不能治左右;二是不要百年之後有人來議論;三是聽不得批評,別人很難進言。這些切中時弊的意見險些使田家英陷於滅頂之災,隻是由於劉少奇同誌的保護,才使其幸免於難。

田家英同誌的再一個特點是忠於真理,剛烈不阿,雖死不渝。文革初期,在一次整理毛主席談話紀要時,田家英同誌基於對國家利益的關切,也出於對姚文元、戚本禹文章評論的一段話,這終於被對田家英早已不滿的江青、陳伯達抓住了“大把柄”,江青給田家英安了一個在當時足以置人於死地的“罪名”,“篡改毛主席著作”!田家英隨即被宣布停職反省,並被勒令搬出中南海。胸無城府的田家英,不會掩飾,不會屈膝,也不會忍耐,他悲憤之下以死相抗,在中南海他的住處“喜福堂”自縊而死,年僅44歲。英年早逝,正值生命之花茂盛之時,死時留下遺言:“相信黨會把問題搞清楚,相信不會冤沉海底”。並把心愛的手表從腕上取下,留給妻子。繼鄧拓之後,田家英是文化大革命的第二個屈死者。

曆史是公正的,1980年,即田家英含冤離世的14年,中共中央在八寶山公墓禮堂隆重舉行田家英同誌的追悼會。悼詞熱情稱頌了田家英的品格和業績:

幾十年的實際行動證明,田家英同誌確實是一個誠實的人,正派的人,有革命骨氣的人。他言行一致,表裏如一。他很少隨聲附和,很少講違心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