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吳吉昌身遭厄運不忘重托

吳吉昌是山西聞喜縣涑(sù)陽農村的一位普普通通農民,也是遠近有名的植棉行家。因為他在植棉技術上,摸索創造出“冷床育苗”、“芽苗移栽”等近十項科研成果,當選為全國勞動模範,被譽為農民科學家。

吳吉昌平時最喜歡研究棉花,每到棉花生長季節,他便日夜守在棉田裏,觀察研究,就連吃飯也端著碗蹲在地頭上,鄉親們都說他成了“棉花迷”了。在科學上,他就有這麼一種頑強精神。但,在吳吉昌身上更為寶貴的是具有誠實守信的為人品格。即使身遭厄運,也不忘黨和人民的重托,說到做到,信守諾言。

六十年代初,我們國家糧食和棉花生產水平,還比較低,糧食畝產不過千斤,棉花畝產一般也不超百斤。當時,毛主席指示要實現糧棉並舉,要解決棉花脫蕾落桃的問題。在1966年1月全國棉花生產會議座談時,敬愛的周恩來總理,鄭重地把解決棉花落桃的任務交給了吳吉昌,並親切地對他說:“你57,我67,再過20年時間,把毛主席交給的任務完成,行不行?”吳吉昌滿懷激動的回答周總理說:“行!”從此,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完成周總理的囑托。

吳吉昌回到家鄉,立即組織本村群眾進行棉花種植的各種對比試驗。可是,不久,“文化大革命”開始了。他一下子被少數別有用心的人打成“黑勞模”。一次接一次地批鬥他,一直批了他近百次,但他始終不屈服地回答:“我研究棉花,一不圖名,二不圖利,我是完成周總理給我的任務!”他大隊長的職務被撤了,他下地研究棉花的權利被剝奪了,他的手殘廢了,腿被打傷了,雙腿跪在地上掃村路。可他還是惦記著試驗的事。一天,他在掃地時發現丟在地上的幾顆棉籽,就高興地揣在懷裏,拿回家,在自家院裏搞試驗。長期的折磨,他終於病倒了,生命處於垂危。昏迷中醒來,睜開眼睛就斷斷續續地說:“我不怕,可我不能死,……我還沒有完成總理給我的任務……”。在全村好心人的保護下,在鄰村老醫生醫治下,吳吉昌的病有了好轉。他說:“我不能死,我要活著跟大鬼小鬼鬥,堅決完成總理交給的任務!”

1970年春天,吳吉昌拄著拐棍在村頭出現,那些要打倒他的人強令他帶著幹糧到村外割草。他借這個機會,為鄰村傳授植棉技術,進行科學試驗,經他指導的20畝棉田,畝產皮棉達146斤。他卻遭到了新的批判,永遠不準他再進棉田。他對老伴說:“相信總有一日,會見青天。我能先向總理訴苦嗎?我能空手見總理嗎?不行,啥也別想擋住我!”自那以後,隻要那些迫害他的人一不注意,他就往棉地裏跑。

林彪反革命集團垮台那年,吳吉昌被平反了。一恢複工作,他就在苗旁搭起一個簡陋的窩棚,搞棉花“早育多栽”的試驗。那年他已經是64歲高齡的老人了。老伴心痛地對他說:“你不要老命了?”他回答說,“我寧願死在地裏,也不能呆在家裏。”這次試驗,平均畝產達到186斤,而他又在暗暗搞雙稈棉試驗,獲得初步成功。不料,1974年他又被戴上了“唯生產力論”的帽子。省科委發給他的科研經費、試驗用的化肥、抽水機都被半路劫走了。這時有人勸他說:“算了,這麼大年紀了,可別鬥了,弄那個棉花幹啥?”他說:“那可不行,棉花就是我的命,啥也別想擋住我!”這年夏天天旱,棉葉蔫了,身患殘疾的吳吉昌就跟小姑娘一起抬水救苗。後來,在周總理的關心詢問下,吳吉昌繼續保持頑強精神,到1977年,他獲得了徹底解放,在“一株雙稈”基礎上,他又培育出一種“多稈兩層”新株棉花。這種新品種比單株棉增加將近一半棉桃。中國農科院組織13個省的近百名科學家和植棉能手到涑陽參觀,向他祝賀。他在紀念周恩來總理誕辰80周年時說:“現在離周總理交給我完成任務的時間還有八年,我決心提前五年,攻下脫鈴關,實現毛主席和周總理的遺願。”

吳吉昌為了完成黨和人民交給的科研任務,時時不忘周總理的囑托,在迫害麵前,從不屈服,跌倒了再爬起來,堅持忠誠守信的高貴品格,受到黨和人民的高度讚揚。他的模範事跡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讚揚他的文章被選進中學語文課本,題名叫做:《為了周總理的囑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