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健全人格完善自我”主題班會方案
活動背景
改革開放將我國的社會生活推向了嶄新的時代,但急劇變革的時代步伐帶來了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新舊觀念的交鋒,許多不良的價值觀念、人生態度也伴隨著科技文化的引進進入我國校園,使得我國青少年的思想和行為陷入了衝突、困擾,甚至一度出現混亂狀態,心理狀態的傾斜與失衡普遍,人格“低落”、“缺失”等現象呈現出增長勢頭。針對這種現象,學校組織以“健全人格,完善自我”為主題的班會,加強學生對不良性格的甄別和改變。
活動目的
從禮儀入手,分析對錯,引導學生認識自己,從而達到明辨是非、健全人格的目的。
活動準備
製作一組PPT圖片,圖片內容為不同人吃喝行走、待人接物時的姿勢。另外,要求學生自己準備幾個小品,內容為接受長輩/晚輩的禮物、撿起別人掉落的東西、在商場和老師/同學/親戚長輩打招呼、應同學要求遞筆記本/筆/小刀給他等等內容。
活動過程
從“人”的定義來探討做人的意義
老師先引入柏拉圖對於人的定義——無毛之雞,要求學生談談人是什麼,如何做人才有意義。——做人要有內涵,不能做光有皮囊的無毛之雞。
做人如何才有內涵
請學生談談人的內涵包括什麼?可以提如下問題“你喜歡什麼樣的同性或者異性朋友?”“你喜歡她/他身上的哪一點?”“你身上有你喜歡的那種優點嗎?”“我們說一個人很有氣質,你覺得什麼才是一個人的氣質?你身邊的同學或者朋友有這種氣質嗎?”“現在你覺得人的內涵應該包括什麼內容?”——禮儀,內涵必備的一點,沒有禮儀就無所謂內涵。(在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要時時引導學生往禮儀上去想)
學習禮儀,做個有禮貌的人
(1)通過PPT展示一組圖片,圖片內容為不同人吃喝行走、待人接物時的姿勢。請學生針對圖片中展示的內容談談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並要學生指出自己身上是否存在與圖片相同的情況,今後該怎麼做?
(2)要求學生演示幾個場景:接受長輩/晚輩的禮物、撿起別人掉落的東西、在商場和老師/同學/親戚長輩打招呼、應同學要求遞筆記本/筆/小刀給他等等。老師針對學生的表演指出其中的不足,講解正確的做法。
(3)通過PPT展示一組正確的禮儀習慣的圖片,看完圖片,問學生是否有信心也做到這些。
認識自己、正確定位自己
驕傲的孔雀對於自己的容貌特別是尾巴上的羽毛有著極大的自信,有一天她故作謙虛的走進鳥群,問一隻麻雀:“親愛的麻雀,我最漂亮的時候是什麼時候?我最醜的時候又是什麼時候?”麻雀想了想就跟孔雀說:“你最漂亮的時候是開屏的時候,你最後的時候也是開屏的時候。”孔雀不解,於是問麻雀為什麼。(請同學猜猜麻雀的回答)麻雀說:“因為你在開屏的時候把屁股也露出來了,盡管開屏的時候很漂亮,但這也是你最醜的時候。”(請同學談談這個故事想要表達的道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正確的認識自己,因為往往在你自認為最帥,最得意的時候,也許你就將你最醜陋的一麵展示給別人看了,俗話說得意忘形,應該就是這樣,所以大家對於自己應該要有清醒的認識,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學習有關禮儀的知識和許多做人的道理,希望學生能夠真正地認識到健全人格的道理,並且付之於實踐,使大家以後都成為受歡迎的人。但這樣的活動僅僅一次兩次是不夠的,班級還應該長期堅持,並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加以運用,隻有這樣,才能扭轉當前學生人格“低落”、“缺失”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