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紀律的特征和意義
列寧在《偉大的創舉》中指出:“農奴製的社會勞動組織靠棍棒來維持,勞動群眾極端愚昧,備受壓抑,橫遭一小撮地主的掠奪和侮辱。資本主義的社會勞動組織,靠饑餓紀律來維持,在最先進最文明最民主的共和國內,盡管資產階級文化和資產階級民主有很大的進步,但絕大多數的勞動群眾仍舊是一群愚昧無知的雇傭奴隸或貧苦農民,備受一小撮資本家的掠奪和侮辱。共產主義的社會勞動組織則靠推翻了地主資本家壓迫的勞動群眾本身自由的自覺的紀律來維持,而且愈往前去就愈靠這種紀律來維持。”
列寧在這段話裏區別了三種紀律——棍棒紀律、饑餓紀律、自覺紀律。這也是對不同階級本質特征的概括。當然剝削階級僅僅靠棍棒和饑餓也是不能夠維持好紀律的,他們有兩手政策。另一手是欺騙愚弄,小恩小惠加以安撫的辦法,他們的願望也是企圖造就自覺執行其紀律的仆從。因此,他們經常采用收買人心、愚弄群眾的辦法。
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紀律關係不僅僅是一種領導與被領導之間的垂直關係,它還是一種前後左右之間的平行關係。即使是垂直關係,也並非是一方服從一方的關係。因此,紀律決不僅僅以服從為內容,它還包括著相互合作、配合,共同承擔一定責任等豐富內容。列寧在《進一步,退兩步》中引用考茨基說過的這樣一段話:“無產階級在他還是孤零零的個體時是沒有什麼力量的,他的全部力量,他走向進步的全部能力,他的一切希望和願望,都是從組織中,從他和同誌們的有計劃的共同活動中汲取來的。當他成為偉大而強有力的機體的一部分時,他就覺得自己是偉大而強有力的了。在他看來,這個機體就是一切,而單獨的個體同這個機體比較起來是沒有多大作為的。無產者以最大的自我犧牲精神、以無名群眾的一分子的資格——毫不計較個人利益,毫不考慮個人榮譽——進行著鬥爭,他在指定的崗位上都履行自己的職責,自願地服從那貫穿在他的全部情感和全部思想中的紀律。”這段話很好地說明了無產階級革命紀律的本質,說明無產階級革命紀律中服從的本質。這是單獨的個體對偉大機體的服從。從這種服從,可以看出我們的紀律是自覺的紀律。
曆史上一些反動階級的一些反動人物對其階級、集團的紀律也有自覺的成分,但由於順從的對象不一樣,服從的動機、服從的方式也不一樣。同無產階級的自覺紀律是有很大區別的。他們的服從往往帶有很大的盲從成分。如法西斯分子對希特勒的盲從,簡直達到了奴才對主子的服從。似乎成了服從等於紀律。我們不把紀律簡單歸結於服從,我們則強調社會責任。紀律實際上是社會責任,這是自覺紀律的重要標誌,服從是一種責任關係。我們遵守學校的紀律,那就是對同學、老師的責任關係;遵守公共場所的紀律,那就是履行對在公共場所活動的其他人的責任。責任還是一種對於自身的關係,那就是說人們對自己所做所為負有道德上的責任。人們遵守紀律的行為,就是對自己負責,我們的紀律之所以是自覺的紀律,包括著對責任的自覺認識和自覺履行。
由此看來,紀律性也就是責任感。加強紀律性,也就是增強責任感。自覺的紀律不能就事論事地談紀律,而要把紀律與責任聯係起來,而且不能一般地談責任,還要把責任與我們整個事業、理想目標聯係起來。
在革命戰爭年代取得國家獨主和民族解放的偉大理想,把一代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正因為他們明確自己肩負的偉大重任,才有“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的讚譽。黨有黨章,每個黨員都必須遵守;軍隊有“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每個軍人都要自覺遵守,使革命無往而不勝。今天,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目標又將全國人民團結在黨的周圍,在黨的領導下,為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在各自的崗位上自覺履行自己的職責。
總的來說,社會主義國家的紀律作為自覺的紀律,其特征:
第一,這種紀律是建立在共同的革命目標、革命理想和革命利益的基礎上的。
第二,這種紀律是人人平等的、相互尊重的紀律。
第三,這種紀律依靠人們的自覺態度去執行,雖然包含著必不可少的強製手段,但主要不是依靠強製手段去執行,在執行紀律的過程中注重說服教育,強調思想政治工作。
第四,這種紀律的目的不是把人當作俯首貼耳的奴仆、機械的工具,而是把人培養成為有思想、有頭腦、有主見,自覺遵守紀律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