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培養學生紀律觀念的方法
紀律是成功的保證,有規矩才能成方圓,紀律是為適應家庭、集體以及社會需求而製定的,它規範人們的行為,使人們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製訂紀律的目的,不是剝奪孩子的自由,而是為了在自我克製方麵向孩子提供正確的途徑。
紀律是學習的保證,一個孩子從小養成的約束力可能會影響他一生的紀律意識和意誌品質,所以對學齡期的孩子加強紀律教育,訂立規矩,培養紀律性,養成遵守紀律的好習慣,好品質。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個逐漸由被動轉為主動化過程,隻有從小培養成好的習慣,自我約束,逐漸地把這些約束形成自己健全的人格。
西方有一位教育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生當中最危險的階段時間是從出生到12歲,這段時間,若不加強紀律約束,提高認識摧毀孩子種種錯誤和惡習,它們就會生根滋長。因此,家庭和學校都要把增強紀律觀念作為一項重要的任務來抓。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還不懂得克製自己的不正確行為,因此,如果不給他製訂規定,他就會缺乏這方麵的知識,今後在與他人相處時將會出現問題。為了孩子自身的安全,規定一定的守則是必要的,如不能玩火柴,不能觸摸電插頭,不能玩刀剪,不能從高處往下跳,別人的東西不能拿,不能打人、罵人。現在該洗澡了,現在該吃飯了,吃飯時不能玩等等,這就是孩子的紀律。
有許多青少年法律意識淡泊,甚至很多走上犯罪的道路,就是由於孩子從小都是倍受嗬護,很少受到紀律的約束,隨心所欲,世界唯我獨尊,自私、刻薄。許多令人痛心的事實告訴我們,學生必須加強紀律教育,隻有讓他們成為一個遵紀守法的人,他們的人生道路才能走得更加順暢。
幾乎每個家長可能都有這樣的體驗,要想把和小夥伴玩得熱火朝天的孩子喊回來吃飯,使看卡通片入迷的孩子做功課,讓玩遊戲機玩得如醉如癡的孩子按時上床睡覺,就如同打仗一樣,總要經曆一番哭哭鬧鬧、吵吵嚷嚷,搞得父母們頭痛無比。那麼,怎麼讓孩子守紀律呢?
培養孩子的紀律觀念首先需考慮:
(1)孩子的性格有什麼特征?
(2)孩子在生理和心理方麵,有什麼特別需要?
(3)孩子和你的關係如何?
(4)你懂得多少教導孩子紀律的方法和技巧?
(5)孩子的生活模式有何變化和改動,如轉學、搬遷、家庭糾紛等等?
(6)你自己能否以身作則,提供一個良好的榜樣?
解決孩子的紀律問題,家長必須與老師密切配合,嚴管與身教相結合,調動孩子自身的積極性,把紀律觀念一步步融入孩子的行為當中,使孩子從小就造就自我約束能力和紀律觀念。守紀律是從小培養的,製訂一些規矩,使孩子按規矩要求去做,使他知道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從小就懂得按規矩辦事,為長大做個守紀律、有禮貌的好孩子打下基礎。做家長的要主動與學校聯係,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對不遵守紀律的要嚴肅指出,耐心說服教育,絕不能寬容甚至護短;要在平時注意觀察孩子是否遵守紀律,不失時機地進行紀律教育。
讓孩子守紀律、有秩序,從他們的日常生活抓起。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通過家庭的日常生活讓孩子懂得,任何事情都有一定之規。在家裏要讓孩子知道,家裏的各種用品、物件都有固定的擺放位置,每次使用後要物歸原處;每日的飲食起居要有規律,要按時就寢和起床,按時進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