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做遊戲時,也可以對他們進行這方麵的訓練。任何遊戲都是有規則的,規則是順利進行遊戲並達到遊戲成功的保證。對孩子來說,遊戲規則是對他們行為的必要約束。和孩子一起做遊戲時,家長要督促孩子嚴格遵守規則,以此來培養他們的自製力,訓練他們的紀律性。例如,像下棋時,發現走錯了,常常向父母提出悔棋,有時甚至已走了好幾步了還要回頭重來,做父母的往往都會遷就孩子。如果父母為了提高孩子的棋藝,還情有可原,如果故意讓孩子悔棋,孩子養成做任何事都想回頭重做,這樣對孩子以後進入工作崗位是極不利的。假如孩子是從事高科技東西的研究,後果就更不堪設想了家長應該讓孩子做到“落子無悔”。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就認為,兒童遊戲中的規則和成人社會的法規條文具有同等效力。孩子小時候遵守遊戲規則,可以為他將來成為公民打下基礎。
對稍大的孩子,要教育他們遵守公共秩序。家長可以在以下幾方麵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排隊購物時不亂擠、不加塞;在公共場合(如車箱、影劇院、公園等)不大聲喧嘩,要謙讓,不惟我獨尊;在公共場所要愛護公物、講衛生,等等。
孩子上小學後,要教育孩子認真遵守《小學生守則》,以及學校的請假製度、清潔值日製度、賠償製度,課堂規則、閱覽規則、考試規則,要做到準時到校,不遲到,不早退,不無故缺席、曠課。進入初中後,要注意與小學紀律教育相銜接。要加強集體生活教育,如執行作息製度、做好課前準備、認真上課、課間和午間休息不吵鬧、不做危險的遊戲活動、注意同學間相處的分寸,在公共場所,還要進行維護公共秩序的教育。與此同時,還要對他們進行法製教育,主要是進行憲法、刑法、民法及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教育。特別是要讓孩子懂得什麼是犯罪,什麼是刑罰。另一方麵要讓孩子了解勞動紀律與勞動安全知識,為將來就業打好基礎。高中階段,由於孩子正處於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故要在紀律教育中側重理性上的疏導,讓他們形成自覺遵守紀律的觀念。這種疏導包括個人與社會、主觀和客觀、自由和紀律、權利和義務、法律和道德、法律和生活等方麵的辯證關係的認識;還要注意培養比較宏觀的思維方法,從而激發他們的社會責任感。
做父母的一不要培養孩子承受心理壓力的症結。因為孩子在生活中容易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這時,孩子的心靈是很脆弱的,隻有在父母的鼓勵和支持下,孩子才能有勇氣堅持下去,遵守紀律,按製定計劃去做。也隻有這樣,孩子才能不被挫折打倒,也隻有這樣,才能鍛煉孩子的忍耐力和遵紀性,鑄就一個強健體魄和堅韌意誌的好孩子。
此外,父母還可采用以下方法。認真征求孩子對你所定下的規則的意見,如果意見合理應對所定規則做出適當的修改;應努力與孩子建立起一種互相尊重與關愛的關係,才能使孩子更樂意接受你所定下的規則和紀律;通過鼓勵的方式敦促孩子遵守規則,當孩子達到你的要求時,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例如,你可以說:“真是好孩子!能聽爸爸媽媽的話,做完功課才看電視!”;但當孩子違反規則時,必須及時警告他們,督促他們執行規則:“爸爸媽媽說過,吃飯時間,不可玩玩具。要是你現在不把這個機器人放回玩具箱去,我就要把它鎖在抽屜裏了!”
總之,培養孩子的紀律觀念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做家長的有責任有義務與學校、社會一道把這項工作做好,造就千千萬萬遵守紀律的共產主義事業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