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用耐心、恒心轉化違反紀律的孩子。孩子的天性決定了孩子是會違反紀律的。孩子違反紀律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違反紀律後我們采取不適當的方式教出壞孩子來了。所以,當孩子違反紀律時,在選擇什麼樣的教育方式上一定要深思熟慮,而不能草率、衝動。孩子違紀具有反複性的特點,這一次違紀,教育好了,下次他還是有可能違紀。父母不能指望通過一兩次的教育,就可以一勞永逸,從此孩子就不會再違紀了,這是不現實的。要真正轉化違反紀律的孩子,教育好孩子,就要求父母要有耐心和恒心,要持之以恒地關注孩子、教育孩子,對孩子反複違紀也要不厭其煩,和風細雨。充分尊重違紀的孩子,保護好他們的自尊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隻要有耐心和恒心,天下沒有教不好的孩子。
孩子違反了紀律並不是什麼不可饒恕的事情,作為父母要正確對待違反紀律的孩子。
(4)培養良好的作息製度。教孩子遵守紀律,最實效的方法就是將其融於生活的各個方麵。培著孩子良好的作息製度就是一個重要的途徑,隻是從這些小的規定作起,才能使孩子的紀律意識得到強化。
或許你常常納悶,孩子已經玩了一整天了,怎麼都不累啊?體力好象比大人還好呢!晚上老是三催四請還不肯睡,不但累壞爸媽,而且還可能影響到第二天上班精神,實在是很傷腦筋。讓孩子早睡早起雖然是最理想的情況,但執行起來卻頗為困難。
造成孩子作息不正常原因包括:
(1)白天睡太多,晚上不易入眠。對於開始學習獨立的嬰幼兒而言,玩耍、嬉戲是最快樂的事,再加上好奇心,以及對外探索的新鮮感,他們經常會玩得不亦樂乎!
因此記得讓孩子在白天多玩玩,午睡別睡太久,天氣好則去散步、走走,從下午玩到吃晚飯後,洗個澡、聽個故事或童謠,小寶寶便會開心的和爹地及媽咪擁有一個溫馨的夜晚。
(2)父母作息不正常。由於現代父母「夜貓子」不少,常常工作或玩樂到三更半夜,自己晨昏顛倒的作息,相對地也打亂了孩子正常的睡眠時間,孩子睡得晚,早晨自然就會起不來。
此外,倘若父母習慣在睡前與孩子玩耍,使其精神屬於亢奮階段,孩子便不容易入眠,也因而導致隔天爬不起床的情況。
(3)周末父母影響孩子。有些孩子從小跟著外婆或奶奶長大,或者二十四小時托育在保母家,父母親可能要周末、假期,甚至年節才能與小娃娃見一次麵,親子相聚好象渡假般。
父母親因為偶爾才能克盡親職,總是心懷愧疚,因此每次見麵都是玩具、糖果、餅幹,盡量地討好孩子,有些孩子會因為期待父母的出現,或因父母離去的不舍,而出現生活作息失調的現象。
這樣情形通常會引起照顧者的反感,覺得父母親的探視,往往得讓他花上好多時間,才能把幼兒的生活作息調整回來,因此如果你的小寶寶必須長時期與他人共同生活時,做父母的應注意一下自己的行為,是否反而製造了孩子作息上的困擾?
有的父母在孩子深夜伏案用功的時候,常常感到十分欣慰,卻忽視了長期晚睡晚起,會使孩子的學習效率下降。大腦生理學研究證實,高效的學習時間,小學生大約持續40分鍾,初中生為45分鍾,高中生為50分鍾,長期疲勞戰必然事倍功半,甚至損害大腦。家長要幫助孩子控製適宜的學習時間,保證孩子八小時以上的睡眠之外。
要求孩子按時完成作業,是家長培養孩子作息製度時不可忽略的一項任務。有的家長認為孩子的作業由學校來管,與家長沒多少關係,為孩子買電腦卻不懂得監督孩子正確使用電腦,以至電腦變成孩子看黃色電子出版物的工具而家長還一無所知。所以,家長在對孩子進行物質投資的同時也應配合相應的時間投資。孩子的作業一般分為複習類和預習類,我們更讚成家長培養孩子先複習,後下筆,最後預習的習慣,預習作業常被家長忽視,其實指導孩子花一定時間預習,有助於孩子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學得更好、更快。
隻要引導得當,孩子是可以學會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的。不過,由於他畢竟還是孩子,玩性大,做事沒什麼計劃性,家長還是應該要進行適當的輔導,比如讓他事先列一個作息時間表,並在實施過程中給予必要的提醒(提醒的度很難把握)。從小依賴慣了,要培養他的獨立能力,需要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尊重孩子的作息規律,並逐步適應、調整,不要輕易因為大人的事情而打亂他們的規律。掌握了孩子的作息規律以後,父母還要去逐步適應這些規律,一旦規律形成,就不要輕易去打亂它。大人有些時候想帶孩子出去玩,一定盡量利用孩子睡醒後的時間,不要選在孩子本應該入睡的時間去。
最後,父母要養成良好作息製度。可以試想,如果父母經常打麻將到半夜,孩子如何能不受影響呢?輕者可致使孩子的作息不正常,重者還可能使孩子染上不良的習慣。不得不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