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指導學生提高自主學習意識
學生熱愛學習教育理論指導
班主任班級文化建設與主題活動指南學生熱愛學習教育與班級主題活動1.指導學生提高自主學習意識
所謂“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內在品質而言的,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自主學習”是指較少依賴別人的幫助而自己可以進行有效的學習。它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主要包含如下幾個因素:自覺主動的學習積極性;獨立學習的方法和技能(包括善於搜集資料、分析、記錄和整理資料);獨立學習的習慣;進行小型而又簡易的探究性、驗證性實驗能力。
這裏所說的自主學習是指在教學條件下的學生的高品質的學習。所有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而真正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一定是自主學習,然而“自主學習”並沒有現成的經驗,既定模式,需要在不斷探索中慢慢滲透逐漸形成。而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關鍵,就是要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能主動、積極、熱情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如何提高自主學習:
寬容接納,創設和諧氛圍
提供和創造一種促進學生積極發展的環境和氛圍:安全、友善、寬容、鼓勵、民主、自由、相互尊重的環境,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還有利於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1)創設輕鬆、自由的學習氛圍
巴班斯基說:“教師是否善於在上課時創設良好的心理氛圍,有著重大的作用。有了這種良好的氣氛,學生的學習活動就可進行得特別富有成效,可以發揮他們的最高水平。”現代心理理論和教育理論也證明,學生如果在被壓抑的被動的條件下學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極易被抑製,其學習效率也必然是低下的。
(2)創設民主,合作的課堂環境
一個積極健康的課堂教學環境有助於學生主動地、活潑地投入教學過程,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強化和促進主體性發揮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在教學全過程都應力求創設一種民主的、和諧的教學環境,調動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力量。
(3)創設寬鬆,自主的成長環境
成長環境在校園環境中主要指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民主、平等、和諧的人際關係。讓學生在寬鬆、自主的成長環境裏,學會自主,學會創新,有利於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提高。
熱愛尊重,建立民主關係
希望與教師建立密切的關係並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愛,這是每個學生普遍的內在需要。如果這種需要得到滿足,就會增加師生感情,增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度,並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因此,教師應當以尊重、民主的態度對待學生,建立真誠、和諧的師生關係。
(1)熱愛
愛生是教師獲得成功的基礎,也是師生建立真誠關係的基礎。教師應了解學生,理解學生,尊重、信任學生,承認個性差異,挖掘個人潛能,要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表現自己。
(2)和藹
以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讓學生獲得認知和情感上的滿足,此外,教師還應具有熱心、同情心以及富於激勵和想象的傾向性,有研究表明,教師這兩個重要的人格特征,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學習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民主
民主決不是放任,而是充分尊重學生,隻要學生能參與,提出獨到的見解(即使是不符合常理的),也應予肯定;而當學生遇到問題,則要多給與幫助和鼓勵。師生之間應彼此理解、信任和合作。
(4)平等
教師要由過去的“主宰者”變成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激勵者和點撥者,充分欣賞、激勵學生,與學生朋友式相待,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師生的平等。卡爾·羅卡斯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推動有重要意義的學習靠的是存在於推動者和學習者之間的個人關係中的某些本質的態度即真誠。”這句話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