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路溫舒以蒲草練字

路溫舒,字長君,西漢巨鹿東裏人,父親在村子裏做一個監門小吏,家裏生活貧困。貧困的生活鍛煉了他。路溫舒少年時代就非常愛學習,但那時候不用說像他這樣的窮孩子,就是一個能糊口的家庭,出個讀書人也很不容易。路溫舒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買書本呢?到學堂念書簡直像做夢一樣。

路溫舒一心一意要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上不起學,他就每天給別人家放羊回來後向讀書人學識字。幾年後,日積月累,也認識了不少字。

路溫舒越學習,求知的欲望越強。他每天到田野裏放羊,看見別人家的孩子進學堂讀書很羨慕。常常想,我上不了學堂,如果能一邊放羊,一邊讀書也行啊,可是書也買不起呀!那時的書,是把字刻在竹簡或木片上,或者用墨寫在上麵,用繩子穿連起來,稱作竹簡書,非常笨重,一篇文章要刻寫好幾捆,沒有三天五天工夫是辦不到的。還有帛書,像路溫舒這樣連帛做的衣服都穿不上,哪有錢買帛抄書,他隻能一邊放羊,一邊回憶背誦讀過的書,

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路溫舒雖然買不起書,但他沒有忘記讀書,他連睡覺時也想著讀書,他想,為什麼不向人家借點書讀呢?於是,他就向有書的人家去借,今天借,明天還,後天再借,如此頻繁借還,一年過去了,他才讀到了一些有益的書。

書讀得多了,越感到讀書的樂趣,好像沙漠中的一個跋涉者,遇到一眼清水井,不喝便罷,越喝越覺得井水甘甜。路溫舒讀了一年以後,眼界開闊多了,書中的知識像草尖上閃亮的露水那樣新鮮,那麼具有誘惑力,他簡直愛書愛得形影不離了。

一天,他有一個句子想不起來了。為了這句話,他不得不去求書登門。向人家去借書看,當他查到這個句子的時候,又厚著臉皮向主人索筆求墨,把這個遺忘的句子寫在自己的袖襟上,主人看到路溫舒那麼酷愛讀書很受感動,幹脆把這本書贈送給他。他常常以袖襟自勉自勵:溫舒,你要每天讀書不斷啊!免得遺忘各句箴言,枉自慚愧。

後來,他發現蒲草葉又寬又長,有大人的巴掌寬,陽光照在上麵浮著綠瑩瑩的光,真招人喜愛。他心頭一亮,啊!用它寫字不是和竹簡、絲帛一樣嗎?用蒲草做成書本不用花錢又輕便,放羊時可以帶著學習。於是他挽起褲腳到蒲草叢裏彎著腰用勁地拔,拔下來的蒲草葉子在岸坡上曬蔫了,捆成一大捆。他背著蒲草回到家。到家後,立刻動手,用剪刀把蒲草裁成有棱有角一張一張的葉片,找一塊光麵石頭把它們壓平,壓得整整齊齊,用繩子一片一片串起來,真像一本本厚厚的書。他從鄰居家借來書,把文章一段一段地抄寫在蒲草葉上。就這樣,他做成了不知多少本“蒲草書”,沒有多久,他的屋裏堆成了蒲草的書山,他在自己開拓的書屋裏,如羊兒吃草,如魚兒得水一樣,暢快地讀起“蒲草書”來了。

有了蒲草書,路溫舒再也不愁沒書讀,沒本寫字了,他更加勤奮,刻苦自學,孜孜不倦。他每次放羊,都帶著這種書本,一邊放羊,一邊讀書,回家也是廢寢忘食地讀書。

靠這些蒲草書,他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後來,他當了獄吏,仍奮發圖強,新蓋的三間書屋,他背誦過的書,碼起來頂著屋梁,僅用蒲草抄成的書籍,就滿滿當當地裝了兩屋子。由於路溫舒不怕困難,刻苦自學,從一個放羊娃成為西漢著名的學者,赫赫有名的法律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