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範仲淹“斷齏劃粥”

範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

範仲淹出身貧苦,兩歲喪父,母親無法維持一家的生活,帶著他改嫁到朱家。他從小就很有誌氣,酷愛讀書,並經常規勸朱氏兄弟努力學習。朱氏兄弟不知好意,反說:“我吃朱家的飯,穿朱家的衣,與你何幹?”

聽了此話,範仲淹又驚又疑。後來別人告訴他母親改嫁之事,為此,他感憤已極,自立門戶,告別母親,住進長山醴泉寺的僧房苦讀,這時他才十來歲。

這一時期,他生活異常艱苦,每天晚上用粳米熬稀粥一鍋,待冷凝之後,劃成四塊,早晚各吃兩塊,再切幾根醃菜。這就是著名的“斷齏(jī)劃粥”的故事。

範仲淹在醴泉寺苦讀三年之後,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他又佩琴劍,風餐露宿,不遠千裏來到南都(今河南商丘)尋師訪友,進了當進著名的南都學舍。

在南都學習期間,他仍像以前一樣食粥苦讀。他有個同學是留守的兒子,見他生活如此艱苦,就回去告訴父親。父親聽了很感動,吩咐兒子帶些肉飯給範仲淹吃。過了幾天,這個同學又到範仲淹這裏來,發現他送來的飯菜已經壞了,可是範仲淹卻一口也沒有吃。同學不解地問:“家父聽說你生活清苦,特地讓我送些飯菜;而你卻不吃,是不是怕玷汙了你的品德?”範仲淹回答到:“我很感激你們的厚意,但我吃粥已經吃慣了,如果現在吃這樣好的食物,以後吃不了苦怎麼辦呢?”

在南都學舍,他晝夜苦讀,困倦了就用冷水洗臉澆頭,實在瞌睡就和衣睡下,醒來繼續攻讀。有時,他每天連兩頓粥都吃不上,往往隻到黃昏時吃一頓,既是早餐,又是晚餐。就這樣勤學苦讀了5年,獲得了淵博的知識。

由於範仲淹長期刻苦治學,積累了豐富的知識,成為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