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喻浩苦學建築營造

喻浩是北宋初年浙江的一位著名的建築家。他擅長營造,特別擅長於建寶塔,被譽為“造塔魯班”。宋朝的大文學家歐陽修曾經稱讚他說:“國朝以來,木工一人而已。”還有一句民謠說:“詩詞數白公,造屋憶喻浩。”人們將他在建築上的成就與大詩人李白相比,足以見他技藝之高。

喻浩從小就很喜歡做木工活。他小時候,常常到外麵去撿些破木頭,將它做成小巧美觀的家具、房子、塔等各種玩具。到了二十多歲,他的手藝已經很不錯了,能夠造廳堂、廟宇、亭台樓閣。

當時,汴京城有一座相國寺,是唐代修建的著名建築物。相國寺的樓簷造得非常精巧,一般人觀看後,讚歎一番也就罷了。喻浩為了弄清它的結構和建造技巧,經常仔細地觀察研究。為了學會修造這種飛簷結構,他常常一個人跑到寺前去觀察。

有一次,他來到相國寺,起初是站著看,累了就坐下來看,坐久了又躺下來看。他躺在門樓的地上仰視觀察,足足躺了一個時辰。寺裏的人誤以為他是無家可歸,棲身寺門的乞丐,拿起棍棒要趕跑他。當有人認出他是大名鼎鼎的高手巨匠時,才消除了一場誤會。

就這樣,他在相國寺外麵,邊看邊琢磨,接連看了許多日子,終於弄懂了其中的結構和奧妙,掌握了製造這種飛簷的技術。

不僅如此,為了鑽研建築藝術,他每到一地都要仔細研究當地的氣候條件、風俗人情,作為設計工程的參考。所以他在建築方麵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北宋建國初年,浙江一帶仍存在著“十國”之一的吳越國。吳越國王在國都杭州梵天寺建造一座方形的木塔,叫梵天寺塔。當木塔初步建成,還未全麵完工時,國王就迫不及待地去登塔。走到第五層時,塔身突然搖晃起來。國王很害怕,停下腳步,並責問主持木塔施工的總司務。這位總司務非常緊張,又不知塔身搖晃的原因,隻得對國王含糊其辭地說:“這個,恐怕是塔身很高,塔頂又沒有蓋上瓦片,上截輕了,所以搖晃起來。”

國王說“那好吧,等寶塔蓋瓦封頂後,我與王後再來登臨,那時候可不能再晃動了!”

寶塔全部完工後,建塔的總司務率領工匠先登塔試驗一下,發覺塔身仍然搖晃不已,偶爾一陣風吹來,晃動得更厲害了。怎麼辦呢?晃動著的寶塔不是要嚇壞國王和王後嗎!總司務冥思苦想也想不出解決的辦法,於是就向喻浩請教。

喻浩仔細聽了總司務的敘述,說:“好辦,這個問題容易解決。”“容易解決?”總司務奇怪起來:“你還沒登過塔哩!怎麼就有辦法了?您是不是去查看一下呀?”

“不用了,你照我說的去辦吧。”喻浩說:“從寶塔的每一層起鋪上木板,用鐵釘把木板釘住,塔身保證不晃動了。”

喻浩說得滿有把握,總司務雖半信半疑,回去後仍然照他說的去辦了。

過了幾天,塔身內務層都鋪釘了一層木板,總司務帶著幾十個人同時登塔,恰巧遇到當天有大風,而塔身果然紋絲不動。又由於鋪上了木板。地麵光滑潔淨,登高遠眺,著實令人心曠神怡。

為了設計各種樣式的塔、樓、亭、閣,喻浩時時動腦筋,反複揣摩。每夜睡到床上,他總把雙手十指交叉起來放在胸前,不斷變換各種形狀,搭成建築物的樣子,並進行排比、歸納、取舍。

晚年,他又花了五年時間,完成了中國第一部關於木結構建築的著作《木經》,共三卷。要知道,他隻讀過三年書,如沒有勤奮鑽研的精神,是根本完不成這部專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