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戴震勤思善問

戴震,字東原,安徽休寧人,清代著名的考據家、思想家。

他10歲入學讀書,記憶力特別強,每天堅持熟讀幾千字的文章;而且他讀書喜歡追根尋底,力求弄懂,從不放過一個疑點。

有一天,老師講《大學》一書,這是儒家經典著作“四書”之一。講完了“大學之道”一段以後,老師高聲說:“這一章叫《經》,是孔子說的話,由曾子記述的;以下的十章叫《傳》,是曾子的見解,由曾子的學生寫下來的。”

戴震一邊認真地聽講,一邊思索著老師的每一句話。老師講完後,戴震上前問道:“老師您這麼講有什麼根據呢?”“這是朱熹說的。”老師回答。戴震接著又問:“朱熹是哪個朝代的人?”“宋朝人。”“那麼,孔子和曾子又是什麼時代的人呢?”“都是周朝人。”“周朝和宋朝,相隔多少年?”老師說:“差不多有兩千年。”“既然如此,那麼,朱熹又是根據什麼了解得那麼清楚呢?”老師被問住了,無話可答。他佩服這位學生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讚歎地說:“真是個了不起的孩子啊!”

朱熹是南宋時代的哲學家,他創建的理學被明清兩代統治者奉為儒學正宗。可是小小年紀的戴震並不盲信這位大人物,對他的《四書章句集注》提出了大膽的懷疑。實際上,戴震的疑問提得很有道理。後來有人考證出《大學》並非曾子及其學生所作,約為秦漢之際儒家的作品。

從這以後,老師講課更加認真了。發現自己的知識已滿足不了戴震的要求,就把許慎的《說文解字》和其他字典、詞典交給戴震,讓他自己去查閱。戴震在讀經書時常常查閱這些工具書,又找來漢代經學家解《經》的各種著作,互相參照、比較、考證。對每個字都窮本溯源,貫串群經,給予確切的解釋。經過3年多時間,他把前人彙編的《十三經注疏》等有關著作都研究一番,掌握了非常豐富的知識,終於成了著名的一代考據大師。

戴震博聞強記,除精通經學、語言學外,對天文、數學、曆史、地理均有深刻研究,著有《原善》、《孟子字義疏證》、《聲韻考》等。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他被特召為纂修官。這些成就的取得,是同他學生時代的刻苦鑽研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