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毛澤東為救國救民而讀書
毛澤東(1893—1976),湖南湘潭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和詩人,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和主要領導人。
毛澤東的青少年時代,正是清王朝滅亡的前後。在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的雙重壓迫下,政局風雨飄搖,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中華大地黑夜沉沉,數億蒼生掙紮在死亡線上。為了拯救中華民族,毛澤東勤奮讀書,尋找救國救民的道路。
1910年,17歲的毛澤東進入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有一天,他從一個叫肖子暲的同學那裏借到一本《世界英雄豪傑傳》。這本書,記述了近代西方一些為自己國家的獨立和富強作過貢獻的傑出人物。幾天後,毛澤東像是辦了什麼錯事似地把書還給肖子暲,抱歉地說:“對不起,我把書弄髒了!”肖子暲打開書一看,隻見整冊書上都有用墨筆打的圈圈點點,圈得最密的是華盛頓、林肯、拿破侖、彼得大帝等人的傳記。毛澤東激動地對肖子暲說:“中國也要有這樣的人物啊。我們應該講求強國強兵之道,才不致蹈安南、朝鮮、印度的覆轍。你知道,中國有句古話:‘前車之覆,後車之鑒’。而且我們每個國民都應該努力。顧炎武說得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此後不久,毛澤東就給自己起了個筆名,叫“子任”,意思是決心以救國救民為自己的崇高責任。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時,18歲的毛澤東懷著救國救民的革命熱情,在長沙參加了湖南新軍,當了一名普通士兵。入伍到新兵連後,毛澤東便刻苦學習軍事技術,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裏,他就熟練地掌握了連隊裏一些基本的軍事訓練科目。
在新軍裏,作為一名普通士兵的毛澤東與眾不同的一個突出特點是,他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和不斷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那時新軍裏每月發給士兵7塊餉銀。有的士兵得了餉就上街吃、喝、玩去了。毛澤東卻從不亂花一文錢,他除了花二、三元錢吃飯和買水支付外,其餘的錢,幾乎都用來訂閱報刊和購買書籍。
新軍退伍後,毛澤東就到湖南圖書館進行他的自學生活。
他每天吃完早飯,就匆匆忙忙地來到湖南圖書館,有時來得太早,館還關著門,他就站在門外等著。每天一開門,毛澤東是第一個進館看書的人。他伏在閱覽室的桌子上,聚精會神地讀,爭分奪秒地看,一刻也不肯休息。圖書館關門時,他又是最後一個離開。從夏到秋,從秋到冬,毛澤東日複一日地堅持到圖書館去讀書,從不間斷。在這半年的時間裏,他讀了大量的中外著作。
隨著年歲的增長,學業的加深,毛澤東挽救國家危亡的壯誌愈加堅定。辛亥革命後,他考入湖南師範學校讀書。入校後,他除了學習學校規定的課程外,還著重自學和研究了哲學、曆史、文學及地理等。毛澤東讀書看報時總要帶上世界地圖、英漢詞典和筆記本,特別注重各種知識的積累。有一次,他在學習研究中國曆史時,用的筆記本竟裝滿了一網籃。
青年時代的毛澤東還主張既要讀“有字之書”,又要讀“無字之書”,提倡向社會實踐學習,把學得的書本知識與整個社會生活緊密地聯係起來。在湖南師範學習時,他常常利用寒暑假,邀同伴好友深入工廠、農村進行社會調查,了解工人、農民的生活狀況。同時還主辦夜校,向工人群眾傳授文化知識,以啟發工人的階級覺悟,增長他們的才幹。這些為毛澤東後來成為革命領袖和導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