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周恩來為中華崛起而苦讀
周恩來(1898—1976),浙江紹興人。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之一。他鞠躬盡瘁,為黨為人民建立了豐功偉績,贏得我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愛戴和尊敬。
周恩來在他的政治和軍事生涯中,充分地體現了他的聰明才智、知識淵博和通曉古今,而這些學識都是他中學時期以來刻苦積累而得到的。
周恩來十幾歲的時候,便隨同伯父來到東北沈陽,在東關模範學校念書。一天,學校的校長給同學們上修身課。當講到“立命”這一節時,校長突然問:“諸生為什麼而讀書啊?”有的學生回答:“為明禮而讀書!”也有的回答:“為做官而讀書!”還有的回答:“為家父而讀書!”等等。
校長並不滿意這些世俗的回答,他把目光投向沉思未語的周恩來,微笑著問周恩來:“你為什麼到學校來讀書?”周恩來從容地站起來,琅然說道:“我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鏗鏘有力,不同凡響的回答,讓大家為之一震,許多同學為自己的鄙俗的誌向而羞愧。周恩來正是因為抱有“為中華之崛起”的崇高學習目的,所以才能積極努力地學習知識,用廣博的學識來武裝自己,為實現遠大的理想而奮發苦讀。
周恩來在學習上有兩條座右銘,借以鼓舞自己,使自己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其中一條是“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周恩來善於獨立思考,而且十分虛心好問。他經常和同學、老師一起,交流學習經驗,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1920年1月,周恩來同天津市的其他學生領袖因領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動,遭到了反動當局的逮捕。在獄中,周恩來依然努力學習、並且利用學習與敵人進行鬥爭。他組織了公共讀書班,在共同的學習中,加深對馬克思的唯物史觀、階級鬥爭學說、剩餘價值學說的理解和探討,並密切中國當時的國情,使大家增強同封建勢力鬥爭到底的決心。此時,這座死氣沉沉的牢房氛圍變了,變成了一個充滿勤奮學習,激烈研討問題的學習世界。周恩來在這裏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增強了鬥爭經驗,在艱苦的鬥爭中逐漸成熟起來。
“善求書外之學問”,這是周恩來的另一條座右銘。他並不滿足於課堂上所學的東西。他擠出大量時間,到圖書館學習各種各類的知識,特別認真學習閱讀宣傳革命思想的書籍。他十分重視實踐,還虛心地向工農群眾學習。
在學生時代,由於周恩來胸懷“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大誌。學習刻苦,奮發努力,他的各門功課成績十分突出,而且訓練了自己參與實踐和社會調查的能力,他的演講才能非常出色。
在不斷學習中,周恩來成長為博學多才的革命家,並通過在學習中掌握的豐富學識以及在革命實踐的運用,終於實現了他的誌向“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