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之後,他一事無成地回到故鄉,住在姑姑給他留下的小莊園裏,結識了表姐卡裏金娜的女兒麗莎。拉夫列茨基與麗莎在一起很自由,兩人相愛了,當時還有一個浮華的年輕軍官也在追求麗莎。一次他們在談話時為俄國的未來爭論起來。年輕的軍官鼓吹全盤西化,認為俄國一無是處,而麗莎與拉夫列茨基的觀點一致,認為俄國的未來在人民手中,從此兩個人的心更加貼近。但是,傳聞已經死掉的瓦爾瓦拉突然歸來,讓宗教觀念很強的麗莎感到沉重的負罪感。她心灰意冷,皈依上帝,進了修道院,而拉夫列茨基卻毫無辦法。瓦爾瓦拉得到一大筆錢後,又去巴黎尋歡作樂去了。拉夫列茨基後來在他的莊園裏努力改善農民的生活。後來,他重回表姐家裏,老一輩都已逝去,隻有一群朝氣蓬勃的青年人,拉夫列茨基坐在與麗莎曾經同坐過的那張椅子上,回憶著自己無功的一生。他想著青年一代應該比他有作為的。同時,也對自己說道:“毀掉吧,無用的生命!”頹然離去。

《貴族之家》以悲涼的筆觸描寫了貴族在曆史舞台上的悄然退場。

1860年,屠格涅夫發表了長篇小說《前夜》,描寫了俄國貴族小姐葉琳娜愛上保加利亞愛國英雄英沙羅夫,二人一同去參加保加利亞的解放鬥爭。英沙羅夫在路上病死,堅強的葉琳娜仍然去了保加利亞,並在起義軍中當了護士。但是由於當時的評論家杜勃羅留波夫以《真正的白天何時到來?》為題對《前夜》作了自己的解釋。向來自由的屠格涅夫不喜歡別人任意拆解自己的作品,二人發生爭論。屠格涅夫憤然退出《現代人》刊物,與革命民主主義者決裂。

1862年,屠格涅夫又完成了他的另一部長篇巨著《父與子》。小說主人公巴劄羅夫出身平民,他推崇實用科學,重視實踐,信奉唯物主義,他以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堅決反對貴族自由主義思想。巴劄羅夫在醫科大學畢業後到貴族出身的同學阿爾卡狄家中小住。一次偶然的機會,巴劄羅夫與持貴族自由主義觀點的阿爾卡狄的伯父巴威爾爭論起來,結果巴劄羅夫大獲全勝。不久,巴劄羅夫同阿爾卡狄到省城去玩,碰到貴族遺孀奧津左娃。巴劄羅夫對成熟漂亮的奧津左娃一見傾心,但遭到拒絕,而阿爾卡狄則熱戀上奧津左娃的妹妹。兩人回家之後,阿爾卡狄拋棄了曾經有過的革命民主主義思想,安然享用祖上的產業,巴劄羅夫則專心幹自己的事業。由於上次辯論的失敗,巴威爾耿耿於懷,找個機會與巴劄羅夫挑起一場決鬥。巴威爾負了輕傷,而巴劄羅夫隨即回到父親家裏。後來,在一次解剖傷寒病人屍體時不小心割破手指,受到感染而死去。

屠格涅夫以清醒的眼睛看到了貴族與平民思想上的隔閡與距離,看到了民主主義必將戰勝貴族主義,塑造了俄國文學史上著名的“新人”巴劄羅夫。

後來,巴劄羅夫屠格涅夫又陸續發表了一些文章。其中《煙》最能反映他的貴族主義慵懶、倦怠的思想,而《處女地》則又體現出貴族革命家對政治的看法。1882年,屠格涅夫出版了他最後一部作品《散文詩》,表達了自己思想上的苦悶之情。

1883年9月3日,屠格涅夫因病在巴黎去世。依照他的遺言,遺體運回他的祖國,在彼得堡安葬。從此,俄國消失了一位普通的貴族,而俄國文壇卻損失了一位獨具風格的貴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