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地理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指導
地理學科蘊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國情教育內容,在加強愛國主義國情教育方麵,有著獨特優勢,在落實《綱要》精神,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國情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且其他學科所無法替代的作用。地理教育是培養四有新人,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的主要途徑之一,隻有在地理教學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國情教育,才能更好的完成德育的使命。
結合教材擺優勢
在地理教學中,通過講述中國幅員遼闊、位置優越、山川壯麗、河湖眾多、季風氣候顯著,雨熱同期;物產富饒、資源廣布、眾多物品居世界前列;人民勤勞、民族團結、曆史悠久、文化燦爛、名勝古跡遍步全國內容、使學生感到祖國山河壯麗及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貢獻,激發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例如,講我國的自然資源時,結合具體內容可指出:我國是一個資源大國,國土麵積居世界第3位;耕地麵積居世界第4位;森林總麵積儲量總值居世界第6位;草原麵積居世界第4位;河流年徑量居世界第6位;已探明的礦產資源儲量總值居世界第3位,而且是世界上礦種比較齊全的少數國家之一。目前已知的有用礦產160多餘種,我國均已找到,其中探明儲量居世界首位的就有鎢、銻、錫、鉬、鋅、釩鈦、稀土等10餘種。我國又是世界能源大國之一,煤的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石油產量和水能發電量皆居世界第4位;水能資源蘊藏量世界第一位。我國的海洋資源也十分豐富,其中海鹽產量居世界首位。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我國高速發展經濟有雄厚的物質基礎,對在本世紀實現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宏偉目標充滿信心。
縱滿對比看發展
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石,學生在鮮明的對比分析中可以受到深刻的愛國注意教育和國情教育,通過縱向比較我國解放前後的變化,幫助學生認識新舊社會兩重天,在同樣的自然條件下,社會製度不同,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也不一樣。通過憶往昔、看今朝、望未來,可以鼓舞鬥誌,堅定信心,從而使學生認識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
例如,講我國的工業發展時,首先指出;舊中國工業性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表現為技術落後,分布畸形,資本被國外資本家控製。解放後,工業布局日趨合理,工業增長迅速、工業總產值居世界第5,各種工業產品產量成倍增長,許多重要工業產品產量已躍世界前列。如煤碳第1、發點量第2、鋼鐵第1、原油第5、電視機第2、糖第6。其次,橫向比較我國和其他工業大國的工業增長速度,如中國年增長速度為12.8%、日本為11.5%、美國為4%、俄羅斯為5.8%、印度為5.1%。再拿國情相似,經濟基礎相仿的中印兩國農業相比;同為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同為人口大國和農業大國,印度1947年獨立,我國建國1949年;發展農業的自然條件總體上說印度比我國優越,印度處於熱帶季風氣候區,水熱資源充足,人均耕地比我國多1倍以上,是亞洲耕地麵積最大國,但發展速度卻落後於中國。我國實現糧食自給比印度早好幾年。這樣通過縱橫比較分析,使學生從事實中認識到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進一步明確中國現階段雖然落後,但發展速度快,一定能不遠的將來趕上和超過世界發達國家。
還可結合教材內容,在教學中穿插介紹祖國社會注意建設各行各業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如講我國農業時,指出我國農業生產取得了偉大成就,許多農產品產量居世界前列,糧食、棉花、肉類、油菜籽、水產品等的產量均居世界之首,花生和茶葉居第2,甘蔗居第3,大豆居第4,甜菜和天然橡膠居第5,創造了“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跡,基本保證了12億多人口吃飯穿衣的需要。講我國交通是,指出我國交通運輸業取得可喜成果,在“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的長江天蟄上,飛架了一道道長“虹”,武漢、南京、重慶、枝城、瀘州、九江、蕪湖等長江大橋相繼建成,從而數橋飛架南北,天蟄變通塗。講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時,指出我國在這方麵取得了舉世曙目的成就;海河、淮河及黃土高原的治理,黃河的梯級開發,長江航道的整治和開發;引黃濟青工程的勝利完成;“綠色長城”——“三北”防護林帶的營造及沙漠的治理等。通過這些講述,充分說明祖國麵貌發生的巨大變化,激發學生更加熱愛祖國,堅定社會主義道路的必勝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