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於謙清白留人間

“千錘萬擊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首名為《詠石灰》的詩歌,托物言誌,表達了作者要做一個純潔清白高尚之人的遠大誌向。他就是明朝偉大的愛國民族英雄於謙。

於謙,浙江錢塘(現在杭州)人,生於公元1398年。他從小刻苦讀書,誌向遠大,很崇拜文天祥,曾把文天祥的畫像掛在自己臥室裏,並題詩:“孤忠大節,萬古修傳,我瞻遺像,清風凜然。”表明他要以文天祥為榜樣,把自己畢生精力獻給祖國和人民。明英宗朱祁鎮即位後,於謙任京城兵部左侍郎。

公元1449年,北方的蒙古族一支瓦剌部族,在首領也先的統率下,分兵四路,大舉入侵明朝,明英宗偏聽奸臣宦官王振之言,率50萬大軍到大同迎敵,結果在太監王振胡亂指揮下,全軍覆沒,王振被明軍一將領殺死,明英宗成為也先的俘虜。

國不可一日無君。於謙支持英宗的弟弟朱祁鈺出麵代理國政,這就是明景帝。景帝即位後,任於謙為兵部尚書,指揮保衛北京的戰鬥。於謙指揮老弱殘兵20萬人,在9座城門外嚴陣以待,並下軍令:“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斬其將,軍不顧將先退者,後隊斬前隊。”於謙無私無畏的愛國熱情和膽略激勵了廣大將士,士氣大振。

也先取勝後,以為明軍不堪一擊,狂妄地圍住了北京,直撲德勝門。於謙誘敵深入,將也先軍隊引進伏擊圈,把瓦剌軍打得落花流水。首戰勝利大大鼓舞了明朝軍民鬥誌。接著於謙指揮明軍夜晚出兵劫敵營,各路將士全線反攻。在明軍淩厲攻勢下,也先丟兵棄帳,向北逃竄。於謙一直把也先趕到紫荊關外。北京保衛戰勝利了,瓦剌軍元氣大傷,不得不主動送回英宗向明朝求和。

景帝因於謙保衛京師有功,獎勵了他。但英宗回京後,景帝又擔心寶座不穩。於謙軍權在握,從穩定大局出發,支持景帝繼續執政。景帝才放下心來。於謙一麵創立團營,操練兵馬,修築城防,提高明朝軍事實力;一方麵整頓內務,反對貪官汙吏,自己保持清正廉潔,他深得民心,卻招來石亨等一些心懷反意的大臣、大將們的反對和忌妒。

1457年,景帝得了重病,元宵燈節的晚上,石亨等臣、將偷偷帶兵擁簇著朱祁鎮闖入皇宮,擊鍾召集文武百官上殿,宣布朱祁鎮複位。朱祁鎮重新掌權後,立即殺戮異己勢力,馬上把於謙抓了起來,並嚴加拷打。於謙問心無愧,決不服罪。這位威震敵膽英勇報國的硬漢子,被陷害第六天,就慘遭殺害。但人民都知道於謙是清白的。直到明憲宗時,才恢複了於謙生前官爵。

清白忠貞英勇殺敵的於謙與名將嶽飛有相似之處,沒有死在金戈鐵馬的疆場上,卻喪命於本國昏君與奸臣莫須有的罪名下。這告訴後人,封建忠君式的愛國思想,未必能達到保護窮苦百姓根本利益的目的。國家是人民的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隻有把愛祖國與愛人民緊密結合,融為一體,愛國才有正確的內涵,清白才有真正的價值。於謙殺敵衛國,功昭日月,人民是景仰他的,曆史是不會忘記他的,他的《詠石灰》一詩,深受後人喜愛。由於時代局限,於謙沒有把真正賣國賊明英宗除掉,招來殺身之禍,京都百姓沒有遭到也先鐵蹄的踐踏,卻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一曆史悲劇,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