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關天培保衛虎門
一百多年前,著名的愛國將領關天培,為了守好祖國的南大門——虎門要塞,頑強地同英國侵略軍奮力拚殺,用生命譜寫出一曲愛國主義的悲歌。
關天培,字仲因,號滋圃,1780年出生於一個行伍家庭。他年輕時喜歡閱讀曆史書和故事,欽佩為國捐軀的英雄。又見我國國防薄弱,於是,決心棄文習武、投筆從戎。他騎馬射箭,練就一身好本領,還苦讀《孫子兵法》,研究軍火製造。23歲那年考取武庠(當時的軍事學校)生。以後因他辦事認真,懂軍事,多次被提升,1834年晉升為廣東水師提督。
當時,廣東沿海防務鬆懈,炮台年久失修,英國軍艦公然闖入內河,直抵廣州黃埔。關天培到任後,立即親自到廣州的天然屏障珠江口的虎門,檢查防務,采取各種措施增強防守能力。他親自在虎門測量海口的寬窄,水位的深淺,並試了大炮的射程,以確定炮位;添鑄七八千斤的重炮40門,分配到各炮台使用;在通向內河的江麵上設置一道道木排、暗樁和每條長約320丈的大鐵鏈8條,以防止敵艦闖入內河;關天培整頓水師,增添了巡洋兵船和兵丁,親自督促水師操練。在關天培的努力下,虎門的防務力量增強了,為後來的禁煙運動提供了堅強的軍事後盾。
1839年初,林則徐作為欽差大臣來廣東主持查禁鴉片走私。關天培成了林則徐的得力助手。虎門銷煙後不久,英國侵略軍就多次出動兵船,在廣東沿海進行武裝挑釁。1839年11月3日,關天培率水師船在穿鼻洋麵巡視,遭到兩艘英國兵船的襲擊,不幸受傷,但他仍持腰刀挺立桅前,率領水師英勇還擊。交戰兩小時,敵船被打得帆斜旗落,狼狽逃走。
1840年6月,鴉片戰爭正式開始。英艦40艘在廣東海麵集結,封鎖珠江口。英國侵略軍多次企圖從這裏攻入,但壁壘森嚴的虎門,使它膽戰心驚、望而卻步。
英國侵略者在廣東不能得手,便沿海向北進犯。同年8月,英國兵艦開到天津,向清政府遞交照會,進行威脅。腐敗的清政府被英國的船堅炮利所嚇倒,把戰爭起因歸罪於禁煙。昏庸的道光皇帝撤職查辦了林則徐,任命投降派琦善為欽差大臣。”
琦善到廣州後,為了討好侵略者,下令拆除了木排鐵鏈和暗樁,裁減兵船三分之二,全部遣散了招募來的水勇,還允許英國人察看地形,探測內河,關天培多年經營的防禦設施遭到了嚴重破壞。為了求得侵略者退兵,琦善一一承諾了英方提出的條件,助長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1841年1月,英軍20餘艘軍艦乘虛向虎門發動突然進攻。虎門外的沙角、大角兩炮台隻有守軍600多人,在敵眾我寡的形勢下,奮起抵抗,最後全部犧牲。2月,英軍又乘機進攻虎門。駐守虎門隻有400將士,形勢十分危急。關天培向琦善多次告急,請求派兵援助。琦善雖握有數萬大軍,卻坐視不救,導致關天培孤軍奮戰。關天培冒著炮火,登上靖遠炮台,大聲激勵將士,眾官兵鬥誌昂揚,奮力炮擊英軍。15門大炮排列在炮台上,裝足火藥。當敵船靠近時,關天培一聲令下,頓時,海水沸揚,敵艦有的被擊沉,有的被擊傷。登岸的敵人也紛紛被殲,屍體遍布灘頭。26日下午兩點多鍾,南風大作,英軍乘風開炮猛攻靖遠炮台,彈片四濺,沙石亂飛,守軍死傷大半。關天培負傷多處,仍鎮定指揮,還代替犧牲的炮手,親自燃放大炮。殘餘的守軍齊心合力,沉著應戰。但突然大雨傾盆,大炮火門透水、失去作用。戰鬥堅持到傍晚,炮台被圍。英軍在炮火掩護下攻上炮台。關天培身負重傷,血透衣甲。他揮舞佩刀,把衝上炮台的敵人劈了下去。忽然從背後飛來一發炮彈,彈片穿過了他的胸膛,因傷重力竭,壯烈犧牲。鎮守虎門的400名將士也全部壯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