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鄧世昌視死如歸

鄧世昌(1849—1894),字正卿,廣東番禺人,1849年出生在一個農民家庭,少年時代就有遠大誌向,憎恨外國侵略者,立誌報國。

在福州船政學堂畢業後,鄧世昌曆任海東雲、振威、鎮北、揚威等艦管帶(艦長)。1880年和1887年,他先後兩次被派赴英國,接帶新艦回國,歸途中,他不依靠洋員,自己監視和指揮行船,一路操演海戰戰術,每天變陣好多次,“時而操火險,時而操水險,時作備攻狀,時作攻敵計。”各艦官兵得到了很好的鍛煉。為近代中國海軍的建設,作出巨大的貢獻。

1894年8月,中日甲午戰爭爆發。9月16日,鄧世昌所在的北洋海軍艦隊護送運兵船到大東溝(鴨綠江口)。任務完成後,17日上午、艦隊正準備返航,突然發現遠處黃海海麵出現柱狀薄煙,經瞭望發現是懸掛美國國旗的艦隊,向北洋艦隊疾駛而來。這個艦隊漸漸靠近時,突然降下美國國旗、升起日本國旗,並向北洋艦隊發動進攻。海軍提督丁汝昌下令迎戰。

戰鬥開始了。海麵上炮聲隆隆,硝煙彌漫,海麵像一鍋開水一樣沸騰起來。鄧世昌以頑強不屈的戰鬥精神,指揮著致遠號軍艦,衝鋒陷陣,縱橫海上。當日本吉野等四艦正駛到中國旗艦定遠號前方,向定遠號進逼時,為保護旗艦,鄧世昌指揮致遠號開足馬力,駛在定遠號之前,迎戰敵艦。致遠號陷於四艘敵艦的包圍之中,仍然毫不退縮,猛衝猛打。在激烈的戰鬥中,鄧世昌發現敵先鋒艦吉野號來回逞凶,橫行無忌,認為隻有擊沉此艦,挫其銳氣、方能取勝。於是,鄧世昌便要求經遠、濟遠等艦向他靠攏、集中火力、共同對付吉野號。但濟遠號管帶方伯謙貪生怕死、臨陣脫逃。隻有經遠號管帶林永升馬上指揮軍艦靠攏,致遠號和經遠號兩艦齊心協力、給吉野號以重創。但狡猾的吉野號司令官集中炮火,專攻經遠號。經遠號中炮起火,船身下沉,林永升和全艦官兵壯烈犧牲。致遠號全體官兵目睹這悲壯場景,個個義憤填膺,海麵上回蕩著為犧牲的兄弟報仇的呼喊聲。鄧世昌命令各炮位一齊向吉野開火。不料,炮彈都不發火。原來,海軍經費都被慈禧太後用於修建頤和園去了,炮彈裏沒有火藥,裏麵裝的全是沙土。水兵們隻有拿起步槍向敵人射擊。這時,在數艘敵艦的圍攻下,致遠號艦身受傷,甲板上著了火,已瀕臨絕境。在這危急關頭,鄧世昌激勵將士說“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他冒著敵人密集的炮火跨上艦橋,他緊握著舵輪,駕駛著已嚴重傾斜的致遠號,像一條火龍,在彈雨中,迅速向吉野號撞去,致遠號的水兵們在甲板上朝著祖國的方向,跪下告別,他們決心與吉野號同歸於盡。中華健兒的愛國壯舉,嚇壞了吉野號上的日本官兵,頓時亂作一團,紛紛跳水逃命,吉野號上的日本司令官手足無措,急得團團亂轉。眼看致遠號就要撞上吉野,不幸的事情發生了。致遠號被日軍的魚雷擊中,鍋爐爆炸,艦身傾斜,軍艦向海底沉去。在軍艦將要完全沉沒時,隨從劉忠遞給他救生圈,他堅決不接,慷慨地說:“事已至此,誓不獨生,”說罷,鄧世昌同全艦250名將士,護衛著軍艦和艦旗,慷慨從容地沉沒在萬頃波濤之中。

鄧世昌忠貞盡職,視死如歸,舍生取義的壯舉,永遠激勵著後人,發人深思,催人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