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刀小王五的愛國心

清代末年的中華民族愛國誌士譚嗣同,在被拘的監牢裏,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壯烈詩篇《獄中題壁》: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詩中所說的“兩昆侖”,一是指康有為,一是指大刀小王五。

提起大刀小王五,在當時的北京城裏是赫赫有名的。北京城裏有幾家鏢局,在鏢局裏當保鏢的人,都是有武藝的人,他們受雇於錢勢顯赫的豪門貴族或巨富商賈之家,負責保護這些有錢有勢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大刀小王五就是北京前門外順興鏢局的掌櫃。

大刀小王五是北京本地人,從小身世清苦。他原姓白,名正誼,字子賓。父親很早就去世了,留下他和母弟二人,靠母親做針線活苦度光陰。八歲那年,母親也溘然長逝,隻剩下兄弟倆相依為命,沿街乞討要一口飯吃。當時順興鏢局的掌櫃叫王五,見白正誼孤苦伶仃,與妻子商量後,收養了他,並改姓王。由於白正誼聰明能幹,身手靈活,在王五指點下學習武藝進步很快,深得王五夫婦鍾愛。白正誼19歲那年,王五夫婦招贅他做了自家女婿。不久,王五夫婦相繼離開人世,白正誼接替王五,當上了順興鏢局掌櫃,人稱小王五。因他善使大刀,又叫大刀小王五。

小王五雖是鏢局的掌櫃和鏢客,主要為官府押運各省進貢的錢糧,但他從小有一副俠義心腸,對官場的昏庸腐朽十分不滿,常與打劫官府錢財的綠林好漢裏應外合,奪取貪官汙吏的不義之財,賑濟平民。官廳衙門幾次要拘捕他,都被他巧妙地逃脫;而他在江湖上的名聲,反而越來越大。

當時,帝國主義列強更加瘋狂地侵略中國,而腐敗的清朝政府卻一味妥協投降。各地民眾反帝反清的鬥爭如火如荼。麵對帝國主義的弱肉強食和清政府的屈膝投降,小王五的愛國激情日益強烈。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改良派領袖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一起倡導維新變法,想依靠光緒皇帝實行變法。當時,小王五與譚嗣同過往甚密,常到譚嗣同的住所去看望他,並教他舞劍,希望在維新變法中助譚嗣同一臂之力。後來變法失敗,慈禧下令逮捕譚嗣同等人,小王五獲悉後勸譚嗣同東渡日本暫時躲避一時,並動情說:“您去日本,我當隨從,決心保護你,別無所求。”

譚嗣同感謝小王五的一片赤誠,但他已下定決心為變法獻身捐軀,悲憤的對小王五說:“謝謝你的盛意!不能離開祖國,為自己的安危著想,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開始,現在中國還沒聽說為變法而流血的人,所以國家不可能富強昌盛。如果要流血,那就讓我譚嗣同成為第一人吧。”

這響當當的話,使小王五非常感動。

譚嗣同被捕入獄後,小王五想方設法營救,但沒有結果。小王五還打算通過劫獄的方法去救出譚嗣同,都被譚嗣同勸阻。1898年9月28日,反動的清政府將譚嗣同等六名愛國誌士押往北京的菜市口斬頭示眾,小王五打算劫法場,終因清軍人馬眾多,戒備森嚴,未能如願。譚嗣同犧牲後,小王五遵照他的遺囑,把他給夫人李閨的信由北京送到湖南家中,後來,小王五曾暗中聯合一批有誌之士為譚嗣同報仇雪恨,但未能實現。

譚嗣同的壯烈殉難,更激發了小王五的愛國精神,他仇恨在中國燒殺擄掠的帝國主義侵略強盜。1900年八國聯軍對北京洗劫,義和團的愛國鬥爭,更激勵了小王五。他率領自己的手下和愛國誌士,在北京城裏和帝國主義展開了浴血戰鬥。1900年11月,他經過一家門前,看見侵略者在搶劫。隻身一人與敵人展開搏鬥,終因寡不敵眾而壯烈犧牲,為祖國盡了最後的愛國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