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刹車裝置

麵對這樣的鏡頭,也許你並不陌生:一輛車子在馬路上悠然前行,忽然,司機發現前方有人出現,心中不覺一驚,下意識地連忙用右腳去踩刹車,此時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車子不但沒有停下,反而像脫韁的野馬奔跑著衝了出去……

這是導演在拍攝一部新的影視片?不,你猜錯了,這驚險的一幕就經常發生在你、我、他的身邊——

2000年3月,中央電視台、上海電視台分別播放了3名武警戰士在巡邏執警時被一輛出租車撞倒而嚴重受傷的消息;

2000年4月,東方電視台報道了一輛出租車在中山橋上“翻身”,兩名乘客受傷被送往醫院急救的新聞;

……

這一起事故的罪魁禍首是誰?權威部門經過仔細的調查得出結論:這是車輛在遇到緊急情況時,由於司機車技生疏或疲勞駕駛,刹車時誤踩油門所致。

歲月裹挾著世間的一切不斷前行。當許多本該認真思索的事不經意間被時間這位永無停息的匆匆過客帶走時,人們也就習慣於漠然了。因此,觸目驚心的一切在一陣短暫的傷心、惋惜抑或痛恨之後,漸漸地又恢複了往日的模樣。

然而有那麼一位與眾不同的女孩,敏感地關注著常人所忽略的細節,思索著別人不屑的問題,激勵自己用努力與勤奮將可怕的夢魘從人們的心靈中驅走,並力圖將美好的未來呈現在人們的麵前。她就是上海市新中高級中學的高二學生鄔咲博。

自從看了電視新聞後,鄔咲博心裏沉甸甸的。這位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小發明組的成員暗下決心,要發明一種裝置來改變這可怕一幕。

“為什麼司機急刹車時會誤踩油門?”對汽車構造一無所知的鄔咲博真是有著太多的疑問。然而問題既然提出了,就得想辦法把它搞懂。

鄔咲博家附近開著不少飯店,興隆的生意可從馬路邊一字溜停著的小汽車上窺見一斑。於是鄔咲博開始向司機討教:“對不起,請教您一個問題,為什麼刹車時司機會踩到油門上去?”

司機好奇地打量著車窗外這位胖胖的女孩,一臉狐疑。鄔咲博將來意說明後,司機不由心中一陣佩服:“小妹妹,我們踩刹車和踩油門都是用右腳的。喏,你看。”司機用腳踩踩油門,又用腳踩踩刹車演示給鄔咲博看。鄔咲博忽然發現刹車與油門之間的距離很短,她連忙拿出尺來量,“呀,才6厘來。”她怕數據沒有代表性,又接連敲開了幾扇車門,請求司機讓自己上車測量,結果刹車和油門最大的間距也隻不過是6厘米。

“怪不得這麼容易踩錯”,鄔咲博似乎明白了什麼。

然而,最關鍵的是如何讓悲劇不再發生。為此,鄔咲博苦思冥想,尋找著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在向眾多司機討教的過程中,鄔咲博記起了其中一位司機說過,踩急刹車與踩油門的速度是不同的。“為什麼不一樣?怎麼不一樣?”鄔咲博拿出在軍體俱樂部訓練車模時用的秒表,對十幾位司機的演示作了精確的記錄,發現確實有著明顯的“速率差”:正常加油門的動作是緩慢的,約需1秒鍾左右;而緊急刹車時的動作快而幹脆,快速踩下去約0.2秒鍾以下。

她又深入地了解到,如果司機正常行駛時油門快速踩下去,那麼汽車就會像箭一樣地“飛”出去,人的反應跟不上汽車的變化肯定要出重大事故。因此,駕駛員培訓時都有嚴格的要求:踩油門一定要“輕踩”、“慢速”。而出事故的司機正相反:將油門誤當作刹車而用了“重踩”和“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