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剩餘定理

華羅庚是享譽中外的著名數學家。他自幼就表現出了非凡的數學才能。

他在金壇中學讀書時非常貪玩,考試成績也不好,有的老師認為他是個笨蛋,就經常揮起戒尺訓他。

可是剛從上海同濟大學畢業的數學教師王維克則獨具慧眼,意外地發現了華羅庚在數學方麵的天賦。他的數學作業雖然很不整潔,塗改得亂糟糟的,但細心的王老師經過一番仔細研究,卻發現那些塗改的地方,都是因華羅庚在有意探索多種的解題路子而導致的。

有一天,在數學課堂上,王老師給學生出了一道有趣的難題:

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剩二,五五數剩三,七七數剩二,問物幾何?

王老師講的是一道相當難解的曆史名題,在《孫子算經》中叫剩餘定理,後來它傳到了西方,被稱為“孫子定理”。老師剛剛說完,華羅庚立即答道:“是23”。老師問華羅庚答案是怎樣得出來的呢?他的回答是:“三三數與七七數都餘二,因此,我想這道題的答案可能是三乘七加二等於23,它用五塗之,正好餘三,所以答案是23。”

從此以後,王老師常把這位得意弟子帶到家裏精心指導。華羅庚對數學的興趣也愈來愈濃了,接連讀了多種數學書。有一次他從王老師那裏借到一本美國人著的《微積分》,不到十天就讀完了。

由於家中經濟狀況不好,華羅庚初中畢業後就不幸失學了。

在家中,他一方麵幫助父親經營小店,一麵繼續堅持學習。白天,他坐在櫃台裏打點顧客,抽空就埋頭讀書、演算;夜晚,在昏暗的燈下,他繼續入迷地讀著、算著,有時一直到黎明。

華羅庚由於身在櫃台,心想數學,經常鬧出一些笑話,影響了小店的生意。有一次,父親吼著,罵著,要燒掉他那幾本數學書,幸好母親聞聲趕來,百般勸解,那幾本數學書才幸免於難!

他曆盡艱辛,曆經坎坷,終於成了世界著名的數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