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走在世界前沿的黃伯雲

黃伯雲,1980-1986年在美國愛阿華州立大學獲碩士、博士學位,隨後進入美國田納西大學和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1988年回國。1997年7月出任中南工業大學校長,2001年12月任中南大學校長。1999年11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5年3月,國家主席胡錦濤親自將連續6年空缺的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授予黃伯雲,以表彰其對“高性能炭/炭航空製動材料的製備技術”的發明工作所做的傑出貢獻。

1964年,來自洞庭湖畔的黃伯雲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南礦冶學院特種冶金係,邁出了成就科學家夢想的第一步。可是大學才讀了一半,“文化大革命”開始了。他渴望讀書,渴求知識,但又怕打成“白專”典型,隻好躲進圖書館、躲到校園後的嶽麓山、躲回老家去讀點書。1969年畢業後,留校從事科研和教學。當時,他選擇稀土磁性材料為研究方向。這項研究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而且對國家的經濟建設和國防事業有著十分重要的實用價值。他與同伴們克服了條件差、經費不足等困難,日夜奮戰,主持研製了釤-鈷和鈰鈷銅鐵粉末冶金材料,並成功應用於我國人造衛星的關鍵通訊器件中,受到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嘉獎。

科研的首次成功,不僅使黃伯雲從此與新材料結下了不解之緣,而且增添了他獻身祖國科技事業的信心和決心。1978年,他以學校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考取出國研究生,經過一年多的培訓後,於1980年留學美國。在美國的8年裏,他先後完成碩士、博士和博士後的學習,相繼發表10多篇有重大影響的學術論文,受到美、日、法等國科學家的高度評價。1988年,黃伯雲完成博士後研究工作後,美國一些大公司、大學和科研機構爭相高薪聘請他去工作,並許諾幫他及全家拿到“綠卡”。當時,他的妻子和女兒都到了美國,女兒渴望繼續在美學習。麵對著祖國和個人利益的選擇,黃伯雲說:“我的根在中國!”1988年5月,黃伯雲義無反顧地回到嶽麓山下的母校中南工業大學。

回國後,黃伯雲把研究目標鎖定在當今世界航空製動領域最先進的材料——炭/炭航空製動材料的研製上。飛機的起降和滑行離不開刹車副。目前,國際上使用的航空刹車副有金屬盤和炭/炭盤兩種,用炭/炭複合材料製造的炭盤,具有重量輕、性能好、耐高溫、壽命長等特點,使用壽命是金屬傳統材料的4倍,重量是金屬傳統材料的1/4,被西方國家稱為“黑色的金子”。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英、法3國已生產出該材料,壟斷著生產製備技術。多年來,我國大量的飛機依靠進口。這些飛機所采用的炭/炭複合刹車裝置是消耗性器材,全部依賴進口,每年國家要花費大量外彙,而且還得受製於人。